編輯《證券時報》 吳琦
1月22日,《證券時報》編輯從業內了解到,首批12家公開發行上報的科技創新綜合指數交易開放指數基金(ETF)正式獲批。
市場參與者普遍認為,首批科技創新綜合指數ETF的快速批準有望吸引更多資金關注“硬技術”產業,科技創新委員會的投資工具箱將進一步豐富。
首批科技創新綜指ETF
獲批的“閃電”
1月22日,首批12家公開發行上報的科技創新綜合指數ETF正式獲批。具體來說,易方達基金、華泰白瑞基金、華夏基金、博世基金、南方基金、匯天府基金、招商基金、天宏基金、建信基金9家基金公司上報了上??萍紕撔掳寰C合ETF。富國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工行瑞信基金三家基金公司上報了上??萍紕撔掳寰C合價格ETF。
科技創新綜合指數ETF的發行堪稱“閃電速度”。1月8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國證券指數正式宣布上海證券交易所科技創新委員會綜合指數。1月13日晚,中國證監會官方網站顯示,首批科技創新綜合指數ETF正式上報。上海證券交易所科技創新委員會綜合指數及其價格指數于1月20日正式發布。第一批科技創新綜合指數ETF從申報到獲批只用了8個交易日,無論是指數發布還是ETF審批,效率都很高。
業內人士表示,第一批獲批產品預計將在春節后集中發行。此外,一些基金公司表示,他們正在積極參與第二批科技創新綜合指數ETF的申請。
科技創新板各寬基指數產品自推出以來,深受市場歡迎。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數據,截至2024年底,跟蹤科技創新板相關寬基指數的產品規模已達2087億元,占科技創新板自由流通市值的7.15%。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稱,截至2024年底,科技創新板已成為a股指數投資比例最高的板塊。
華泰白瑞基金表示:“科技創新綜合指數及其掛鉤產品的出現有望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委員會的活動,也為投資者的廣泛基礎布局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工具?!?。
博世基金指出,科技創新綜合指數ETF有望成為投資者布局科技創新前沿、分享中國科技創新崛起紅利的投資工具,具有覆蓋面廣、科技創新屬性高、增長潛力大、政策導向明顯的特點。
南方基金認為,ETF作為一種高質量的投資工具,跟蹤該指數,提高了投資者科技創新委員會整體布局的便利性,有望吸引增量資金進入市場,引導資金支持“硬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提高資本市場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和新質量生產力發展的服務水平。
科技創新板寬基體系逐步完善
科技創新綜指ETF的發行有望豐富投資者投資科技創新板公司的工具箱。科技創新綜指與現有科技創新50、科創100、科技創新200等規模指數共同構成科技創新板寬基體系,科技創新板四大寬基指數全部開啟產品化進程,科技創新板投資生態進一步完善。
科技創新綜合指數定位為科技創新板市場綜合指數,旨在反映科技創新板市場的整體表現。科技創新綜合指數作為科技創新板指數體系中更具表現力的代表,包括除ST外的科技創新板、*ST證券以外的所有股票和紅籌股企業發行的存托憑證。該指數最新樣本超過560個,覆蓋科技創新板市值近97%。
“科技創新綜合指數的發布是科技創新委員會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必然產物,也是科技創新委員會成熟和成長歷史進程中具有代表性的里程碑?!比A泰白瑞基金指數投資部副主任譚宏祥表示,“雖然科技創新委員會已經發布了規模和行業主題指數,但科技創新綜合指數仍具有其獨特的意義,除了表征功能外,其綜合覆蓋、無部分表征的特點也具有良好的投資價值。”
譚弘翔進一步指出,從行業分布來看,科技綜合指數覆蓋全面,有利于拓寬指數上漲的動能來源;它還可以抓住產業鏈中的所有大、中、小公司,更符合科技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有望捕捉到整個產業鏈協同進步的發展紅利;此外,科技產業的競爭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科技綜合指數可以在降低個股波動風險的同時,方便投資者把握板塊整體增長機會。
景順長城ETF和創新投資部副總經理龔麗麗認為,科技創新綜合指數是一個綜合指數,反映了科技創新板市場的整體表現,具有更全面的代表性,是科技創新板的又一重要核心指數。此外,科技創新綜合指數與現有科技創新板寬基指數存在差異,進一步補充了寬基指數的類型。
關注長期配置價值
近年來,科技創新委員會的整體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繼續在促進科技創新企業發展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國家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委員會有望繼續在國內替代、自主控制等戰略中發揮關鍵作用。
易方達基金指數研究部總經理龐亞平在談到科技創新板投資的吸引力時表示,科技創新板定位針對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匯聚了眾多高新技術企業。產業結構布局與新質量生產力發展方向高度一致,科技創新板的長期配置價值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關注。
至于科技創新綜合指數的投資價值,從利潤改善和業績增長的角度來看,龔麗麗認為,在經濟復蘇的背景下,科技創新委員會的整體收入和毛利潤增長逐漸釋放了業績逆轉的潛力。隨著指數投資的不斷發展,投資者越來越關注寬基礎指數。
譚宏祥認為,在過去的五年里,科技創新委員會市場為中國的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人才培訓做出了巨大貢獻。具體來說,擴大上市融資渠道,提高研發投資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提高研發生產投資的確定性,為中國“生化環材料”等科技專業人員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優化了勞動力和知識技術要素的配置結構。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