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證券時報》 程丹
并購激發了市場參與的熱情。許多地方政府發布了促進上市公司和工業企業并購的文件。上市公司積極規劃資源整合和產業升級的方向。中介機構積極探索潛在的并購項目,服務驅動的轉型是不可避免的。并購已成為資本市場的關鍵詞。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立輝指出,在一系列鼓勵上市公司并購的支持政策下,并購市場出現了新的機遇,也給參與者帶來了新的挑戰。并購要平衡多方利益,更加注重政策合規性、戰略協調性和財務可行性,避免“估值泡沫”等問題給并購帶來諸多不確定性。
創新型
頻繁出現高質量重組案例
自9月24日《并購六條》發布以來,a股并購活動明顯增加。截至目前,已有26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資產重組事宜,新興產業已成為并購的重點領域。工業并購和跨境并購頻繁發生,創新型高質量重組案例時有發生。
這與監管部門出臺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有關,鼓勵上市公司實施并購重組。隨著產業整合的不斷加強,監管包容性的不斷提高,并購重組審計效率和支付靈活性的提高,調動了市場主體的并購重組熱情。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具有“硬技術”背景的并購更加活躍,并探索了一些高質量的目標。包括永安銀行計劃購買上海聯合股權、西迪微計劃購買誠信微股權、華海誠科計劃購買華威電子股權、趙毅創新計劃購買蘇州賽信電子股權等,新興產業領域的交易已成為熱點。
中金公司研究部戰略分析師伊振珍認為,該政策重點支持上市公司實施同一行業和上下游并購,適度鼓勵跨境并購,為上市公司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尋求第二增長曲線提供政策支持。
長江證券研究所總經理助理馬泰指出:“上市公司選擇優質資產進行并購。如果能夠共享雙方的資源、核心能力等優勢,就能充分發揮協同作用?!?,通過并購實現經營協調、財務協調、管理協調、稅收協調或無形資產協調,從而節約成本,提高效率,有利于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
中介機構挖掘優質目標
持續發布的政策紅利使中介機構將注意力從IPO轉向并購。
據一家咨詢機構負責并購的負責人介紹,近期咨詢并購的上市公司數量較前幾年同期大幅增加,有的在產業鏈上下游尋找合適的標的資產,有的有委托并購的需求,并購是證券化的主要途徑。雖然并購是否最終實施還有待驗證,但咨詢數量的大幅增加已經讓整個行業忙碌起來。
“在IPO、在再融資業務低于預期的市場環境下,并購已成為各投資銀行的主要動力點。一位證券公司投資銀行家表示,市場上已經出現了擬上市公司項目轉向并購的案例,投資銀行正在梳理現有和潛在的并購項目,以爭奪市場份額。與IPO項目不同,并購重組考驗了投資銀行的匹配能力、估值定價知識體系和業務經驗,需要投資銀行全面提高服務能力。
上述投資銀行家指出,并購匹配需要基于買賣雙方的行業認知,投資銀行人員應具有行業敏感性和相應的資源,對企業和目標發展階段有清晰的了解,挖掘雙方可以產生協同增量,經紀工作不限于交易完成,還協助客戶完成管理文化差異、運營和人力資源整合,確保并購“1+1”>這對投資銀行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編輯了解到,在目前的并購匹配中,買賣雙方的估值博弈仍然是核心。賣方通常以最近一輪的融資估值作為談判的底價,但買方應考慮購買標的資產對上市公司的整體影響,并將可比公司和可比交易作為參考。此前,大量企業主要以IPO退出為目的,估值一般處于較高水平。如果收入按并購退出,與IPO預期相比差異較大。目前,并購市場的買賣雙方都有一個激烈的價格游戲過程。如果游戲持續時間較長,很容易錯過一些交易機會。
警惕并購重組相關風險
隨著并購的興起,也存在一些風險需要警惕。自9月以來,世茂能源、瑞泰科技等上市公司終止了并購。從原因來看,有些是由于規劃期內市場環境和行業形勢的變化,有些是交易雙方的差異,有些是收購模式的變化。
從披露的重大資產重組案例來看,交易所的詢價函集中在擬購買的資產業務和財務狀況、目標公司的流動性風險和償付能力、目標公司的估值和業績承諾等方面。伊真真表示,并購的創新需要在監管規則框架內進行,并購的業務合理性、交易必要性和定價公平性必須明確明確。
近日,滬深證券交易所引導上市公司在并購過程中樹立正確的發展觀,警惕相關風險。
田立輝表示,并購重組的風險不容忽視,包括盲目跨境并購風險、商譽減值風險等。上市公司不應盲目追求規模擴張,而應更加注重并購的戰略協調性和財務可行性。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