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證券時報》 鄧雄鷹
保險公司的財務報告正在“顛簸”——同一家保險公司去年虧損超過100億,今年盈利超過100億;資產重新分類后,綜合投資回報率迅速上升
《證券時報》編輯對上市保險公司的財務報告和70多家壽險公司的最新償付能力報告進行了梳理,發現隨著保險業進入新會計準則的轉換窗口期,財務數據的變化加劇,呈現出更多的不確定性。
準則切換凈利潤波動大
一家人身保險公司的一位高管告訴《證券時報》編輯:“我們還沒有實施新的標準,預計明年下半年將開始試行。”。
上述高級管理人員提到的新標準包括企業會計標準第22號-金融工具的確認和測量(以下簡稱“新金融工具標準”)和企業會計標準第25號-保險合同(以下簡稱“新保險合同標準”),統稱為新會計標準。
自2023年以來,上市保險公司已轉移到新標準,而非上市保險公司將從2026年開始實施新標準。目前,保險公司正處于新舊標準的轉換窗口期。由于會計準則的轉換步驟不一致,保險公司的財務業績也存在重大差異。
根據《證券時報》編輯整理的保險公司最新償付能力報告,除上市保險公司子公司外,今年還有7家非上市保險公司實施了新的會計準則。這些保險公司完成標準切換后,利潤大幅增加,其中5家為107%~10281%,另外2家實現了大幅虧損。
以中國郵政保險為例,公司在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08.12億元,與去年同期虧損103.75億元相比,不僅實現了巨大的虧損,而且實現了巨大的利潤。除了提高質量和效率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受新保險合同標準的影響。
長期以來,負債端準備金的計提值一直是影響個人保險公司凈利潤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舊標準下,債務評估的折現率使用750天移動平均國債收益率曲線,收益率曲線的變化影響計入當期損益。例如,由于750曲線的持續波動,2023年中國郵政保險的準備金分階段大幅增加,影響了2023年112.1億元的會計利潤。
與舊標準不同,新標準采用即期國債收益率曲線作為折現率,收益率曲線的變化影響所有者權益。除準備金計量方法的變化外,保費收入的確認、計量和金融資產的劃分也會影響相關公司的年度凈利潤指標。
對于尚未使用新標準的保險公司來說,利率下降帶來的財務數據波動壓力更為直接。目前,10年期國債利率接近2.08%,較年初2.55%下降約47個BP。由于沒有切換到新的標準,利率曲線急劇下降帶來的準備金增加也直接反映在當前的損益中。由于經營層面的挑戰,上述高管所在的人身保險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結束了連續幾年的盈利,轉而虧損。
由于不同公司在標準切換時選擇了不同的策略,相關保險公司的利潤表現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變化,干擾了行業的比較分析。
兩個收益率指標相互偏差
在今年的人壽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中,綜合投資收益率的快速上升是另一個突出變化。
根據國家財政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保險公司年化金融投資收益率為3.12%,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為7.16%。其中,個人保險公司年化金融投資收益率為3.04%,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為7.30%,今年以來兩大指標不斷偏離。
一方面,資本市場的反彈帶來了更好的投資浮動利潤,另一方面,它與債券資產的重新分類和新舊會計準則的轉變有關。
除了一些已經實施了新金融工具標準的保險公司外,盡管許多保險公司自去年以來仍然實施了舊標準,但他們選擇重新分類債券——從“持有到到到期”(HTM)改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AFS)。前者以攤余成本法入賬,后者將公允價值浮動盈虧計入其他綜合收益。
據“13個精算師”統計,到2023年底,共有16家保險公司將HTM資產改為AFS,今年有11家公司將HTM資產改為AFS。雖然實施資產重分類的公司仍然執行舊的會計準則,但本質上與更強調市場價格計量的新金融工具準則非常接近。
重分類實現后,相關保險企業的綜合投資收益顯著提高,有利于償付能力的表現。以復星聯合健康保險為例,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投資收益率為5.90%,綜合投資收益率為11.79%。據披露,該公司近三年平均綜合投資回報率為4.62%。從償付能力來看,2023年底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55.34%,今年第三季度末已增至108.83%。
復星聯合健康保險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有很多原因。除了增加4.98億元以提高償付能力充足率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原分類為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國債,重新分類為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提高了其他綜合收益。
一些保險投資者告訴《證券時報》,利率下降導致部分股票資產在償付能力報告口徑下被低估,即持有到期的長期債券,其市場價格的上漲沒有反映在報告中。債券將持有到期的債券重新分類為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后,以市值法計量,不僅提高了綜合投資收益率,而且相應增加了總資產和凈資產,從而提高了保險企業的償付能力和財務表現。
外部波動加劇不確定性
除了在標準轉換過程中釋放一次性利潤外,新標準下保險企業財務報告受資本市場波動的影響也顯著增加。
今年前三季度,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平洋保險、中國人壽保險、新華保險五大保險企業凈利潤達到3190億元,同比增長78%,創歷史最高。其中,中國人壽保單季度利潤飆升20倍,中國人壽單季度利潤飆升17倍。
上市保險企業利潤大幅增長是資本市場復蘇帶來投資收益大幅增長的重要原因,新標準是保險企業第三季度業績“驚人”的重要條件。
在新的金融工具標準下,更多的金融資產被分類為FVTPL(以公允價值計量,其變化計入損益),導致上市保險公司的凈利潤和凈資產波動較大。與此同時,利率下降導致了分類為TPL的債權資產的上升,再加上價值股票軌道的早期布局,這部分資產在今年前三季度獲得了良好的回報,從而增加了保險公司的投資回報。
除了凈利潤的變化,一些保險公司的凈資產波動也值得關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新華保險實現母公司凈利潤206.8億元,同比增長116.7%,創下同期新高。與此同時,該公司的凈資產也有所下降。第三季度末,該公司的母公司凈資產為910.39億元,較去年年底下降了13.4%。
在執行新標準的非上市保險公司中,一些公司的凈資產也有所下降?!蹲C券時報》編輯統計的保險公司最新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今年已切換到7家新標準的非上市人身保險公司,其中4家凈資產縮水。
國君非銀劉欣琦團隊認為,新標準實施后,上市保險企業的核心財務和股息指標呈現三個“更不確定”:一是凈利潤增長的不確定性增加,投資服務業績驅動的短期利潤增長偏離未來利潤增長的壓力;二是凈資產增長的不確定性增加,高凈利潤增長偏離低凈資產增長;三是股東股息率的不確定性增加,在新資本監管規則下,償付能力受到壓力,或影響股東回報的穩定性。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