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強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強邦新材”、“發行人”或“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不超過4,000.0000萬股人民幣普通股(A股)并在主板上市(以下簡稱“本次發行”)的申請已經深圳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深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審議通過,并已獲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同意注冊(證監許可〔2024〕51號)。
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通證券”或“保薦人(主承銷商)”)擔任本次發行的保薦人(主承銷商)。
本次發行股票數量為4,000.000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25.00%。全部為公開發行新股,發行人股東不進行公開發售股份。本次發行的股票擬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發行人和保薦人(主承銷商)特別提請投資者關注以下內容:
1、本次發行采用向參與戰略配售的投資者定向配售(以下簡稱“戰略配售”)、網下向符合條件的投資者詢價配售(以下簡稱“網下發行”)和網上向持有深圳市場非限售A股股份和非限售存托憑證市值的社會公眾投資者定價發行(以下簡稱“網上發行”)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本次發行的戰略配售、初步詢價及網上、網下發行由保薦人(主承銷商)負責組織實施。本次次發行的初步詢價和網下發行由保薦人(主承銷商)通過深交所網下發行電子平臺及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分公司登記結算平臺組織實施;網上發行通過深交所交易系統進行。
本次發行參與戰略配售的投資者為發行人的高級管理人員與核心員工參與本次戰略配售設立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即富誠海富通強邦新材員工參與戰略配售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以下簡稱“強邦新材專項資管計劃”)。
2、初步詢價結束后,發行人和保薦人(主承銷商)根據《安徽強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初步詢價及推介公告》中約定的剔除規則,在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網下投資者報價后,協商一致將擬申購價格高于10.90元/股(含10.90元/股)的配售對象全部剔除;以上過程共剔除51個配售對象,對應剔除的擬申購總量為46,770萬股,占本次初步詢價剔除無效報價后擬申購總量4,590,800萬股的1.0188%。剔除部分不得參與網下及網上申購。
3、發行人和保薦人(主承銷商)根據初步詢價結果,綜合考慮剩余報價及擬申購數量、有效認購倍數、發行人合理投資價值、所屬行業二級市場估值水平、發行人基本面、所處行業、市場情況、同行業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募集資金需求及承銷風險等因素,協商確定本次發行價格為9.68元/股,網下發行不再進行累計投標詢價。
投資者請按此價格在2024年9月25日(T日)進行網上和網下申購,申購時無需繳付申購資金。本次網下發行申購日與網上申購日同為2024年9月25日(T日),其中,網下申購時間為9:30-15:00,網上申購時間為9:15-11:30,13:00-15:00。
4、本次發行價格為9.68元/股,不超過剔除最高報價后網下投資者報價的中位數和加權平均數,剔除最高報價后通過公開募集方式設立的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公募基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以下簡稱“社?;稹?、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以下簡稱“養老金”)、企業年金基金和職業年金基金(以下簡稱“年金基金”)、符合《保險資金運用管理辦法》等規定的保險資金(以下簡稱“保險資金”)和合格境外投資者資金報價中位數和加權平均數孰低值。
本次發行初始戰略配售發行數量為400.0000萬股,占本次發行數量的10.00%;為發行人的高級管理人員與核心員工參與本次戰略配售設立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根據最終確定的發行價格,最終戰略配售數量為237.6033萬股,占本次發行數量的5.94%,初始戰略配售與最終戰略配售股數的差額162.3967萬股將回撥至網下發行。
5、本次發行價格為9.68元/股,此價格對應的市盈率為:
(1)12.42倍(每股收益按照2023年度經會計師事務所遵照中國會計準則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除以本次發行前的總股數計算);
(2)13.16倍(每股收益按照2023年度經會計師事務所遵照中國會計準則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除以本次發行前的總股數計算);
(3)16.56倍(每股收益按照2023年度經會計師事務所遵照中國會計準則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除以本次發行后的總股數計算);
(4)17.54倍(每股收益按照2023年度經會計師事務所遵照中國會計準則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除以本次發行后的總股數計算)。
6、本次發行的發行價格為9.68元/股,請投資者根據以下情況判斷本次發行定價的合理性。
(1)根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協會上市公司行業統計分類指引》(2023年),強邦新材所屬行業為“(C23)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截至2024年9月20日(T-3日),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的同行業最近一個月靜態平均市盈率為31.55倍,請投資者決策時參考。
截至2024年9月20日(T-3日),可比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如下:
數據來源:Wind資訊,數據截至2024年9月20日(T-3日)。
注1:市盈率計算如存在尾數差異,為四舍五入造成;
注2:873222.NQ匯達印通暫無成交量;837145.NQ新圖新材已退市,無法參照;
本次發行價格9.68元/股對應的發行人2023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攤薄后市盈率為17.54倍,低于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的同行業最近一個月靜態平均市盈率31.55倍,低于幅度為44.40%,但仍存在未來發行人股價下跌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的風險。
本次發行的定價合理性說明如下:
與行業內其他公司相比,發行人在以下方面存在一定優勢:
1)產品技術優勢
公司主要從事膠印版材和柔性版材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成立以來始終專注于感光材料的研發及其在印刷版材方面的應用,通過多年的積累,公司擁有一定的研發技術優勢,形成覆蓋熱敏CTP版、UV-CTP版、免處理版、感光樹脂柔性版、PS版的相對完整的印刷版材體系;對印刷版材生產各階段化學試劑的配方、配比以及電解、封孔、涂布等工藝流程控制形成豐富的技術積累,掌握了主要產品的生產工藝和核心技術。截至目前,公司擁有專利86項,其中發明專利29項,公司具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
2)人才團隊優勢
公司的管理和技術團隊多年來一直從事該行業的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管理團隊及核心技術人員較為穩定,具有豐富的企業管理、研發及銷售服務經驗。公司從產品的設計研發到產業化進程的各個環節均擁有比較規范且效率較高的管理體系,管理水平日臻完善,在行業內贏得了較好的口碑。同時,公司通過系統結構、人員組織、運行方式等多方面變革,消除了生產過程中的不必要浪費,提高了公司的生產效率并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公司的綜合競爭力。
3)銷售渠道優勢
印刷版材終端銷售市場具有差異化、分散化的特點,對銷售網絡的廣度和深度有較高的要求。對此,發行人建立了覆蓋范圍較廣的銷售網絡和完善的經銷商管理體系,以滿足公司業務規模增長的需要。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發行人已擁有200多名經銷商客戶,覆蓋全國28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同時,公司產品在德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韓國、泰國、越南、印度、孟加拉國、埃及、尼日利亞、厄瓜多爾、哥斯達黎加、哥倫比亞、阿根廷、智利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最終銷售。發行人覆蓋范圍較廣的銷售網絡有利于深耕區域市場,針對不同市場的特點,更好地發掘和響應客戶的購買需求。
4)生產管理優勢
公司一直重視自身生產系統的管理與優化,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管理經驗,建立了完善的生產管理制度,從供應商開發、原材料采購、產品研發、產品生產、質量檢測到產品交付全過程都有嚴格的管理程序,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人員培訓、設備管理、倉儲保管、質量控制、檢驗測試、安全生產等標準化制度和流程,保證產品質量。公司嚴格遵循GB/T 19001-2016和ISO 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要求來構建業務流程體系,并在生產過程中認真執行上述標準,以確保產品質量及生產安全。
5)規模優勢
經過近二十年的產業深耕,公司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印刷版材生產企業之一。截至目前,公司共有7條膠印版材生產線,膠印版材年生產能力達8,000萬平米。在采購環節,規模化的生產可以提升發行人原材料采購的整體議價能力,降低公司采購成本;在生產環節,規?;纳a可以降低材料損耗,更好地控制生產成本,同時進一步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
發行人和保薦人(主承銷商)提請投資者關注投資風險,審慎研判發行定價的合理性,理性做出投資決策。
(2)根據本次發行確定的發行價格,本次網下發行提交了有效報價的投資者數量為356家,管理的配售對象為4,376個,占剔除無效報價后配售對象總數的94.25%;對應的有效擬申購總量為4,329,220萬股,占剔除無效報價后申購總量的94.30%,對應的有效申購倍數為戰略配售回撥后、網上網下回撥機制啟動前網下初始發行規模的1,864.12倍。
(3)提請投資者關注本次發行價格與網下投資者報價之間存在的差異,網下投資者報價情況詳見同日刊登于《上海證券報》、《證券日報》、《證券時報》、《中國證券報》、金融時報網、經濟參考網、中國日報網的《安徽強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發行公告》。
(下轉A12版)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