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編寫 李穎超
2023年推出銀行年報早已公布結束,金融機構網絡信息安全與治理的最新進展露出水面。
大數據應用是釋放出來數據價值的重要基石。因此,各商業銀行正逐步完善數據治理體系,通過一系列多層次的措施,如體制提升、技術革新、業務協同及其安全防范措施等,進一步加強大數據應用的全過程管理,確保數據的合理利用和價值的最大化。
因此從側面反映,金融企業不但渴望數據信息,對信息安全與合規管理應用的要求也在提升,對個人隱私“付錢”的幅度在加大。
金融機構深入推進大數據應用
事實上,近幾年來,許多頭頂部國有行、股份行及部分城農商銀行陸續項目立項,不但尋找運用隱私計算技術性連通內部數據或連接外部數據源,更具基本建設領導小組促進大數據應用等操作,試圖加快釋放出來金融業中數據使用價值潛力。
總體來看,現階段,工行和建行的大數據應用水準得到驗證程度高,走在行業前列。2023年,建行得到數據管理能力成熟情況(DCMM)5級驗證。據統計,《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是我國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數據管理方面第一個國家行業標準,作為國內權威性的數據信息管理成熟度認證標準。
先前,工行于2021年得到此項驗證。截止到2023年年底,在全國各地10家根據DCMM5級認證的企業中,銀行業占據了兩席,這也代表著商業銀行大數據應用等方面的領先地位。
除了以上倆家金融機構,國有商業銀行層面,中國郵儲銀行進行組織、交易對象等5項專項整治,在2023年榮獲DCMM4級驗證,交行此前也取得該級驗證。中行則融合行里外數據信息,推進建設“中國銀行一表通”。
股份行層面的推進是:招行數據中臺引入數據庫近400項,大數據服務遮蓋該行六成的職工;平安提升大數據應用規范超2700項;興業完工2.8萬項公司級數據流圖規范,助力提升重點區域基礎數據;光大進行百余項數據參數標準的制定,基礎數據綜合得分同比提升4.62分。
值得關注的是,也是有保險公司在年報中提到了在隱私計算上的投入進度。工行2023年報顯示,這家銀行探尋隱私計算在跨組織場景的應用,協同金融同業實現基于該技術的銀行間市場交易流水核實。中行2023年年報顯示,這家銀行加速推進隱私計算、物聯網技術、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信息化平臺建設,遮蓋超1800個需求場景。
“早就在中國人民銀行公布多方面數據信息簽約合作金融行業標準逐漸,金融機構就著手正在做隱私計算的項目立項。”一家第三方數據經銷商向證券日報編寫詳細介紹。
網絡信息安全
與合規管理必要性日增
從商業銀行動態性來說,各種銀行業針對網絡信息安全的關注度史無前例,有大部分銀行把它提升到數字化變革統籌規劃與戰略發展規劃方面,加強數據安全保護,提高數據安全防護水平以及降低數據安全風險。
比如,建行制訂《個人客戶信息保護工作管理辦法(2023年版)》《數據安全管理辦法》《數據安全事件應急預案》等方案,與此同時改建內部數據信息安全知識庫,促進該行學習培訓。
中行在2023年報中提及,這家銀行促進數據信息項目生命周期安全防范,在金融業內第一批根據數據安全保護驗證。與此同時,光大進行300多項關鍵需求場景的網絡信息安全危害評定。除此之外,浙商銀行還提到,這家銀行“網絡信息安全創新工作室”當選第一批勞動模范匠人創新工作室同盟。
先前,2020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公布《多方安全計算金融應用技術規范》,接著頒布《金融業數據能力建設指引》。二份國家標準進一步明確了金融企業建立模型時應遵照“安全合規、最少足夠、可以用看不到”等基本準則,保證數據所有權不會因分享、運用而出現轉讓。
行業標準公布為金融業帶來了實際操作參照,公司對引進隱私計算等技術的激情越來越高,這和項目需求轉變相關。一位農商銀行網絡金融部人士告訴證券日報編寫,外部數據源采購要求確實是在增加,網絡信息安全與信用問題對企業的必要性前所未有突顯。
該人士進一步向編寫詳細介紹,有關政策落實之后,一些場景金融的零售信貸業務流程依然會遭受一點危害,這就導致金融機構更加覺得“關鍵部分要自己掌控”。
銀行為個人隱私“付錢”
近幾年來,相關個人信息安全與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聚集落地式,是促進銀行為個人隱私“付錢”的最直接動機。
“銀行業的網絡信息安全等多個方面管控較為嚴謹,金融客戶帳戶、交易流水等信息都是商業服務業務上最為關鍵數據和信息之一。”光大金融市場部投資分析師周茂華向證券日報編寫表明,伴隨著合規政策落地式和科學技術發展,網絡信息安全被放在更突出位置,保險公司在文件存儲、生產加工應用等各個環節更加高效、使用權限等方面管理方法更嚴格,未來也將會更加注重網絡信息安全維護保養等方面的資金投入。
一位金融科技領域法律人士告訴編寫,雖然保險公司在客戶資料存放層面有著嚴格的規章制度,但信息搜集、應用等多個方面還存在著一塊非常大的房子缺角,“通常是金融機構過去在個人信息安全行業遭遇‘無法可依’難題”。
“比如,在個人信息保護法和數據安全法出來之前,能根據的法律法規便是國家安全法,在其中,第40條規定網絡運營者創建個人信息安全規章制度?!彼赋觯@對于規章制度如何建設,并沒有實戰性規范和標準,“這一點在后來個人信息保護法里獲得了一定填補?!?/p>
在強監管環境下,金融企業一直面臨非常高的處罰力度,在法律規范相繼完善后,這種處罰力度將變為合規成本。以上法律人士向編寫表明,權責劃分確立后,金融機構做到什么程度就要承擔什么樣的責任,這是一個有章可循狀態,而不是去黑暗中摸索。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