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新聞記者 程丹
2月24日,證監會發布了2022年全國各地人大代表建議與全國政協委員提案申請辦理工作概況。上年,中國證監會共籌辦全國各地人大代表議案、提議191件,全國各地政協委員提案179件,代表委員密切關注資本市場改革發展趨勢,積極建言獻策。
中國證監會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國務院令實施意見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申請辦理工作中的決策部署,圍繞迎來黨的二十大和學習貫徹落實大會精神這一條主線任務,堅持將建議提案辦理工作和支持實體經濟、金融體制改革、防治重大風險、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強化政治引領,提升周密部署,合理凝結推進工作、改進問題的共識與協力,順利完成了申請辦理工作中。
在申請環節中,中國證監會加強領導,精心部署分配,逐步完善建議提案辦理工作方案,不斷提升申請辦理水平。一是提高思想認識,強化責任擔當。認真落實人大常委會和政協工作標準,切實履行申請辦理建議提案的的政治責任,舉辦支部大會專題調研布署,機構督辦培訓活動,制定工作方案,細化責任分工,明確工作要求。黨委成員帶領強化對主抓行業建議提案辦理相關工作的具體指導,承辦方主要負責同志為第一責任人,每一項建議提案均規定專職人員申請辦理,之上清稀、逐層承擔、整體聯動工作機制保證了申請辦理工作中順利進行。二是緊密聯系溝通交流,提高協作的共識。加強與代表委員整個過程溝通交流,辦前主動找,精確領悟代表委員的意見建議,辦中搞好政策解釋,合理凝聚思想共識,辦后常態溝通交流,適用代表委員持續跟進進展情況,不斷提高申請辦理相關工作的水平。三是增加督查幅度,搞好關鍵建議提案辦理。提升建議提案辦理工作中電子臺賬,緊抓重要時間范圍,提升督查查驗,全面了解申請辦理進度,保證申請辦理每日任務及時完成。緊緊圍繞關鍵建議提案積極開展開展調查研究,邀約政協委員當場走訪調查,深入分析科學研究,充分運用關鍵提議引領示范。四是重視科技成果轉化,促進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堅持不懈貫徹落實為根本,對于代表委員高度關注的有序推進全面推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創新、健全金融市場法制建設等諸多問題,仔細研究消化吸收代表委員的遠見卓識,把申請辦理工作和資本市場改革穩步發展各項任務同謀劃、同推動,著力推進處理一批多方關注的焦點難點痛點,用實際行動和更多成效回復代表委員關心。
其中一些代表委員給出了銷售市場關注的焦點難題,中國證監會一一回復。
對于“嚴厲查處風水學盲測股票市場趨勢”的意見,中國證監會表明,管控在實踐中,發覺一部分證券分析師、證券投資顧問運用天干地支五行、陰陽五行等基礎理論對證劵及證券市場行情走勢展開分析、預測分析或者提供投資價值分析服務項目,背離了公布證券研究報告單獨、客觀性、公平公正、謹慎的原則,違背了法律法規和有關從業標準。中國證監會將持續推進公布證券研究報告監管執法和自律管理,嚴厲查處運用天干地支五行、陰陽五行風水住宅預測股市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保養市場監管和投資者合法權利。
對于“有關加強證劵精準化監管確保上市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的意見,中國證監會表明,對“偽市值管理”類控制案子,中國證監會一方面堅持不懈穩字當頭,在嚴厲打擊違法行為的與此同時,妥當解決案件查辦與公司運營、風險處置等關聯,慎重掌握調研工作強度、時間范圍等,嚴格把控直接證據關、法律解釋關,緊密上中下游稽查合作,精準發力,防止“誤傷弄傷”。另一方面,堅持不懈全面覆蓋多方位追究責任,對參加相互配合“偽市值管理”違法行為的上下游深入調查,嚴肅認真懲治有關違反規定資產托管經營機構、私募基金公司及從業者、股票配資中介公司、技術專業股票操盤手等。下一步將會與司法部門加強對欺詐發行、違反規定信披、操縱股價、內線交易等違法犯罪處罰力度,搭建綜合執法、民事訴訟追索、刑事案件懲罰彼此對接的立體追究責任管理體系。與此同時,留意區別上市企業義務、股東責任與董監高等個人責任,對涉案人員證劵公司、證券服務機構等中介服務及從業者一并依法查處,不斷提升監管執法精確性。
中國證監會表明,十四屆人大常委會一次會議和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即將召開,中國證監會將始終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實質,貫徹落實中央經濟會議布署,緊緊圍繞促進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始終堅持政治意識和全民性為方向,扎實推進全國各地“全國兩會”建議提案辦理工作中。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