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劉琪
最新一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公布。據中央人民銀行受權全國各地銀行間同業拆借核心發布,2023年2月20日,1年限LPR為3.65%,5年限之上LPR為4.3%,都與上月保持一致,到此,LPR已經連續六個月保持一致。
平安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2月份LPR價格保持沒變,主要與MLF(中期借貸便利)等政策利率保持不會改變、債券收益率迅速上行駛得金融機構負債成本上升、資負兩邊疊加作用下凈息差進一步承受壓力等因素有關。
市場對于“不會改變”已經有預估
事實上,中央銀行在2月15日進行MLF時實際操作年利率不會改變,說明LPR的報價基本未產生變化。因而,銷售市場對該月LPR保持一致已經有預估。
光大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說,本月LPR年利率保持不會改變,關鍵是本月MLF政策利率坐觀成敗,很多銀行利差壓力比較大。從1月份金融大數據看,銀行信貸總產量與企業貸款需求理想化,一定程度體現現階段市場利率總體維持適當。
“受借款高增、經濟回暖預估提溫等因素影響,最近銷售市場利率上行比較快。在其中,進到2月份至今,短端年利率DR007大部分時長運行在中央銀行7天期逆回購利率上邊,銀行業(AAA級)1年限同業存單當期收益率平均值也較上月同時期上漲0.1%?!睎|方金誠頂尖宏觀經濟投資分析師王青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這就意味著金融機構邊界資產成本增加,價格行縮小LPR價格加一點的驅動力消弱。
王青進一步表示,現階段宏觀經濟政策已經進行一輪比較快反跳全過程。在其中,新春佳節交易充沛,1月份PMI指數全方位大幅度回暖至擴大區段,且有較強的可持續。現階段多方正在觀察房市能不能隨經濟發展反跳而轉暖。此外,2022年11月份證監會發布發布“資金支持房地產業16條”,2023年1月5日“首套房貸存貸款利率動態調整機制”頒布,這些政策對樓市走向產生的影響也要進一步留意。
信貸利率將延續下滑趨勢
目前為止,LPR已連續6個月“坐觀成敗”。王青覺得,雖然LPR長期保持,但短時間中國實體經濟資金成本大幅反彈可能性不大。
“當代經濟轉到回暖全過程,但根基仍不牢,短時間仍然需要將企業融資成本和個人貸款業務成本費維持在低位,為經濟發展修補造就有益的貨幣金融自然環境。那也是2月份至今中央銀行不斷執行‘巨量’逆回購,抵制債券收益率快速上升趨勢的主要原因?!蓖跚嗾f,雖然2月份LPR價格長期保持,且1月份貸款投放經營規模大幅上升且創下創歷史新高,但往年12月份央行降準、還有上年9月份定期存款利率廣泛下降驅動下,上半年中國實體經濟資金成本仍有希望維持在低位。
溫彬表明,2023年至今,為增加貸款投放,爭取更多網絡資源,金融機構再次根據減價促公賬推廣;與此同時,為營銷推廣消費貸款和個人經營貸,銀行貸款利率也較為去年下半年明顯下降。預估一季度總體信貸利率持續下滑趨勢,針對高品質企業來說,所獲得的銀行貸款利率將在LPR基礎上多大幅度減點。
掌握好后面央行降準、央行降息機會
未來展望中后期,5年限之上LPR還有沒有下降空間與很有可能?
仲量聯行大中華地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主管龐溟覺得,充分考慮有效降低買房負擔和借款成本以提高住戶買房需求,及其現階段住戶存量房貸年利率對比企業貸款利率和宏觀經濟gdp增速自然環境仍相對較高的客觀事實,也不排除將來5年限之上LPR非對稱加密下降以充分發揮錨定效應促進房貸利息進一步下滑的概率。并且,最近定期存款利率發生一定下降,銀行業有進一步削減5年限之上LPR價格加一點區域的水平。
王青覺得,雖然最近市場利率上升比較快,但融合定期存款利率走勢來看,中后期5年限之上LPR依然存在一定下降區域,能不能落地式完全取決于樓市走向。從利率互換報買價走勢來看,市場對于5年限之上LPR價格有10個百分點(0.1%)的調整預估。
“為防止傳統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無效,后面央行降準、央行降息的時間段需更強掌握,全年度央行降準有0.5%空間,5年限之上LPR或持續小幅度調降10個百分點上下,定項現行政策(包含定向降息)預估是2023年的主基調?!睖乇虮砻?,在調降5年限之上LPR促樓市回暖以外,更為關鍵的是通過合理措施下降總量高投入的按揭利率,以緩解提前還房貸工作壓力,減少住宅顧客的壓力,拉動消費恢復和房地產業安全運行。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