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東臨沭隆重召開了金納爾復酶—第二屆對話土壤改良修復創新科技論壇,論壇以“科技賦能土壤修復,成果助力農業增收”為核心,通過“田間觀摩見證+深度論壇交流”的形式,全方位展現酶制劑在土壤改良、作物增產領域的卓越成效。該論壇邀請了農業農村部專家、行業學者、企業代表及合作伙伴等數百人參與,共同探索農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田間觀摩見證 “粒滿花生”,實測數據彰顯科技力量
會議首日上午,全體參會者前往金納爾復酶花生示范基地,開展“酶動增效,粒滿花生”成果觀摩?,F場組建4支專業小隊,在示范田與常規田各選2平方米地塊取樣測產,由農業專家全程監督,嚴格遵循植株計數、果實采摘、重量統計等規范流程,確保數據科學嚴謹。
測產推進中,示范田與常規田差異漸顯:前者花生植株挺拔健壯、葉色翠綠、根系發達且根瘤菌多,土壤疏松保水更佳;后者則長勢遠遜于示范田。
果實方面,示范田花生飽滿光滑,單株結莢比常規田多3~5個,雙仁及三仁果占比超80%;常規田雙仁果占比不足60%,還存在空莢、癟莢問題。
最終4支小隊測產數據匯總顯示:施用金納爾復酶的示范田,花生產量遠超常規田,整體增產幅度超40%。金納爾復酶多年的合作伙伴,結合實測數據強調:“該增產數據經多地塊反復驗證,非偶然結果。使用產品的花生不僅產量高,出油率還能提升2~3個百分點,切實增加農戶收益?!憋@著的產量優勢與品質提升,讓在場經銷商直觀感知到產品核心價值,引發廣泛關注與高度認可。
論壇交流:共探創新路徑,戰略解讀夯實合作基石
第二屆對話土壤改良修復創新科技論壇于當天下午開幕。本次會議集結多位農業行業領軍專家與資深權威,陣容強大,為議題研討注入專業深度。出席嘉賓涵蓋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智庫專家吳沛良、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唐明珍、天津科技大學教授趙國忠等行業權威,以及農用酶制劑創領企業代表,天津天隆農業集團董事長包萬軍、天豐澤田總經理張悅強等相關企業代表?,F場掌聲雷動,充分彰顯了對本次論壇的高度期待與重視。
專家解碼:土壤修復與酶制劑技術價值
論壇核心環節,專家聚焦行業痛點與技術創新深度分享。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以《修護土壤提質增效》為題,結合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談土壤退化問題,強調土壤改良修復的關鍵作用,同時高度肯定金納爾復酶的技術創新:可激活土壤微生物、優化養分吸收,達成“修復+增產”雙重效果,是行業可復制的高效方案。
天津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趙國忠聚焦花生產業,帶來《酶制劑在花生單產提升的作用與價值》主題分享,通過數據與案例對比指出:酶制劑可解決花生根系吸收差、結莢期缺養問題,既能促根增根瘤菌,又能加速養分分解,助力單產提升15%~20%且品質優化。
天隆農業集團董事長、金納爾復酶發明人包萬軍則以《酶制劑在農業中的應用》為主題,從技術研發歷程、產品應用場景拓展兩方面展開了闡述。他提到,金納爾復酶歷經5年研發、30多塊試驗田驗證,已適配花生、小麥、玉米、果蔬等多種作物,在鹽堿地改良、連作障礙破解等場景中均表現突出,未來將繼續深化技術迭代,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科技利器”。
新型肥料企業戰略發展:以“技術為核、產品為體、服務為魂”
天豐澤田總經理張悅強在會上聚焦新型肥料企業戰略發展,圍繞 “技術為核、產品為體、服務為魂” 的核心主旨,深入剖析了肥料行業的發展現狀、機遇與挑戰,并系統闡述了新型肥料企業的戰略發展方向,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清晰思路。分析行業趨勢時指出,傳統肥料正面臨發展壓力,新型肥料迎來黃金發展機遇?!爱斍皢挝换试霎a幅度持續下降,環境污染治理成本不斷激增,這為新型肥料重塑農業價值鏈創造了千億級市場空間?!?他重點介紹了公司三大核心技術 —— 酶制劑增效技術、載體與遞送系統技術、酶制劑與養分協同技術,并強調天豐澤田始終堅持 “以技術為核、產品為體、服務為魂” 的發展理念,將通過持續的技術研發與產品優化,與經銷商伙伴攜手實現農業應用與市場推廣的長期共贏。
酒香也怕巷子深:新型肥料用組合方案打開市場
河南金良豐農業李俊宏總經理分享《渠道營銷賦能 — 如何借助金納爾復酶激活當地市場》,結合合作經驗提出“示范田建設+農戶培訓會+線上宣傳”組合方案:建實景示范田供觀摩,開技術培訓會提能力,借短視頻等平臺傳案例,助力打開市場。
山東臨沭合作伙伴、豐雷農資傅鶴雷總經理補充實戰經驗:與天豐澤田合作2年,靠“技術支持+政策扶持”,當地產品市場占有率從10%升至35%,農戶復購率超80%,印證了產品與合作模式的可行性。
從田間實測的增產數據,到專家權威認可的技術價值;從差異化的產品定位,到與經銷商攜手共贏的戰略規劃,本次論壇不僅全面展現了金納爾復酶在土壤改良與作物增產中的核心作用,更清晰勾勒出 “科技賦能農業” 的實踐路徑 —— 它既精準破解了當前土壤有機質缺失、微生物失衡的 “卡脖子” 難題,為農民提供了 “提質增產” 的實戰方案,也為農資行業樹立了 “技術驅動、服務落地” 的創新范本。
土壤是農業的根基,健康的土壤是作物茁壯成長、實現優質高產的前提。然而,長期以來不合理的施肥方式等因素,導致土壤退化、肥力下降等問題日益凸顯,成為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新型肥料的發展,恰恰為土壤改良修復帶來了新的希望與解決方案。
新型肥料企業構建的 “三維一體” 服務生態,在推動自身從賣產品向賣 “產品 + 技術 + 服務” 的種植效益提升方案轉型過程中,將土壤改良修復深度融入其中。通過提供針對性的土壤修復方案,憑借其核心技術,如酶制劑增效技術能打破土壤養分的 “無效態壁壘”,養分協同配伍技術可改善土壤微環境,載體與遞送系統能提高養分利用率,從而有效修復受損土壤,提升土壤肥力,為農業生產筑牢根基。
未來,在 “技術即核心競爭力、服務即終極護城河” 的戰略指引下,新型肥料企業將持續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優質服務為保障,讓每一粒肥料都成為土壤改良修復的助力,讓代理商在區域農業服務中更好地推廣土壤修復理念與技術。這不僅能實現 “讓每一畝土地因我們的技術而重生” 的理念,更能為構建從土壤健康到食物安全的可持續價值網絡奠定堅實基礎,為農業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讓農業在健康的土壤上綻放更蓬勃的生機,讓農民的增收之路走得更穩、更遠。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