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增長無效?寶潔:繼續漲價!2月9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從2月15日起,寶潔的高端護膚品牌SK-II將提高部分產品價格。受疫情影響,原材料、供應鏈等成本增加,業績增長放緩,價格上漲成為寶潔的常見策略。但是,當幾乎所有品牌都輪流上漲的時候,寶潔堅持的漲價策略真的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嗎?
頻繁漲價
SK-II又要漲價了!2月9日,《北京商報》記者在SK-II天貓官方旗艦店首頁發布提醒:“旗艦店將于2月15日0:00調整部分商品的官方零售價格?!?/p>
價格上漲的消息直接傳遞到終端消費市場。在位于王府井百貨一樓的SK-II柜臺上,銷售人員正忙著為兩天后的價格上漲做準備?!扒槿斯澾^后,所有產品都漲價了。如果你需要,快速囤積商品,過時。”SK-在價格上漲之前,II柜臺銷售人員的朋友圈出現了營銷活動信息。
"線上線下漲價同步,漲價范圍約為30-400元,其中神仙水漲價100元。"SK-II柜臺銷售人員金秋收到漲價信息,并在第一時間通知老客戶。
作為寶潔旗下的“王炸”商品,高端“戰斗機”,SK-一些顧客對II的漲價感到不滿。SK-II商品“中毒愛好者”小秋抱怨道:“又漲了,去年漲了一輪,今年漲了。”但是抱怨是抱怨,備貨速度一點也不慢。顧客陳女士還表示,在上漲之前,她應該迅速囤積一波。上百次真的買不起。如果她再次上漲,她應該注意改變品牌。
對于寶潔來說,漲價并不新鮮。其日本官網曾在2022年10月表示,SK-II全線產品全球價格上漲,調整幅度約為10%。寶潔在2021年4月提高了紙尿褲、衛生紙等日用品的價格。寶潔在2022年1月表示,2022年價格將繼續上漲。據官方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12月,寶潔洗滌產品品牌Tide的價格上漲了13%,尿布品牌幫助寶適的價格上漲了8%。
頻繁的漲價確實讓寶潔嘗到了一些甜頭。2022財年,寶潔凈銷售額達802億美元,同比增長5%;凈利潤為147.42億美元,同比增長3%。在財務報表中,寶潔也肯定了價格上漲的好處。寶潔在財務報表中指出:“排除外匯、收購和資產剝離的影響,有機銷售額增長了7%,這是由8%的定價增長驅動的,部分銷售額減少了1%。
深圳思其盛企業首席執行官吳岱琪表示,頻繁的價格上漲可能反映了企業為了維持銷售而不得不采取的“由淺入深”的價格上漲策略,即為了降低經銷商和消費者的敏感度,擔心價格上漲幅度過高,對銷售影響過大,市場份額喪失,價格上漲數次。
針對價格頻繁上漲的問題,《北京商報》記者采訪了寶潔,截至發布時尚未收到回復。
值得一提的是,在P&G戰略中,價格上漲不是暫時的,而是長期的。P&G首席財務官安德烈表示,P&G未來將繼續提高定價策略,進一步提高其產品價格,最早將于2月生效。
中國市場“重倉”
寶潔財務報表數據不佳是價格頻繁上漲的背后。2023財年第二季度,寶潔凈銷售額為207.7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同比減少209.53億美元。;凈利潤為39.3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
自2021財年以來,寶潔的業績增速逐步放緩。在2021財年,寶潔的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增加了7.28%、9.82%;2022財年,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增長5.35%、3.05%。
在財務報表中,原材料價格上漲、供應鏈成本上漲、疫情成為影響業績放緩的因素,也成為寶潔頻繁漲價的最終原因。
吳岱琪說,對于企業來說,定價策略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例如,國際形勢的變化會導致原油價格的上漲,影響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或者競爭等因素可能會導致企業需要通過價格上漲來抵消成本上漲和營銷競爭帶來的壓力。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價格上漲確實能在短時間內提升業績,但要考慮消費者的忠誠度和價值觀。如果價格過高,可能會導致客戶流失,影響長期業績。”。
價格上漲策略能否一直成為P&G業績數據的支撐,值得觀望。畢竟,經過多年的價格上漲策略,P&G的業績并沒有增加,而是下降了。
據業內人士透露,高端護膚品的消費者普遍對價格比較敏感,價格上漲過于頻繁可能會導致消費者選擇替代產品,減少銷量。因此,定價策略對銷售和性能影響很大,需要慎重考慮。
“為了提高業績,寶潔確實面臨著壓力和挑戰,主要是基于過去幾年的環境影響和當地國內品牌的各種影響。營銷反應是一個方面。如何解決品牌老化問題,與新消費者溝通非常重要?!眳谴髌嫜a充道。
假如價格上漲不再有用,寶潔還能做什么?
今年年初,寶潔官員表示,寶潔國際貿易供應鏈監測中心將從歐洲遷往廣東,確定寶潔以廣州為核心,覆蓋灣區甚至輻射歐亞市場,負責“一帶一路”等沿線國家的進出口業務管理服務。
中國市場一直是寶潔的重要組成部分。公開數據顯示,從市場銷售比例來看,寶潔大中華區的銷售貢獻逐步從2015財年的8%上升到2022財年的10%。
然而,隨著歐萊雅、雅詩蘭黛、資生堂等化妝品巨頭不斷布局中國市場和當地化妝品品牌的興起,P&G甚至在中國市場也有很大的競爭。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