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趙博
此前,中央銀行再銷戶3張央行支付牌照,到此,近年來已經有8張央行支付牌照銷戶。
自2011年審簽第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開始,中央銀行累計傳出271張央行支付牌照。截止到2月19日,央行支付牌照已減少至193張。
博通資詢金融行業杰出投資分析師王蓬博對《證券日報》記者說,“從2022年央行支付牌照商標續展情況看,一部分經營不佳、不合規清算機構正逐漸退市。伴隨著此次車牌商標續展的結束,將來第三方支付車牌總數將保持穩定。”
依據中央銀行本次升級信息內容,銷戶央行支付牌照機構分別是江蘇省飛銀商務接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銀商務接待)、山東省銀利金融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銀利付款)、百聯優力(北京市)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聯優力),注銷原因均是不予以商標續展。
實際上,以上三家組織需在2023年1月5日進行商標續展,但當天中央銀行發布的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商標續展公示信息(2023年1月第五批)中,以上3家銀行的商標續展結論并沒有發布。
從央行支付牌照業務種類來說,百聯優力的業務種類為網絡支付(全國各地);飛銀商務接待和銀利收取的業務種類均是預付費卡發售與審理。
在其中,上年11月18日,百聯優力因存在落實不到位防范電信詐騙風險性規定、商家勞務實名制規定、商家結算管理規定、外包管理條件等4項違紀行為,被警示并罰沒款總計6489萬余元。
王蓬博對記者表示,“伴隨著個人信息保護法及其反電信詐騙相關法律法規落地執行,在未來管控對落實不到位防范電信詐騙風險性有關要求等懲罰會更為嚴格?!?/p>
據我們整理,2018年至2022年,央行支付牌照銷戶總數分別是9張、1張、4張、9張、23張。
易觀分析金融業高級咨詢顧問蘇筱芮表明,央行支付牌照再次銷戶,顯現出第三方支付的適者生存依然在加快,伴隨尾端清算機構的不斷市場出清,第三方支付將邁高質量的發展環節。在這樣的環境下,清算機構要安不忘危,除開基本金融服務,還應該融合時下局勢及市場的需求,選擇在解決方法、個性化服務等多元化途徑上尋找突破口,利用為傳統產業給予自主創新、高質量服務而不斷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