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田鵬
乍暖還寒時候,好雨時節,春回大地。伴隨著最近全國各地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動工,全國正不斷涌現“搶”時長、“拼”持續發展的朝氣蓬勃新面貌,有效投資的主導作用將更加呈現,為我國經濟發展企穩回升蓄氣創變。
2月18日,湖州集中簽約動工99個重點,涉及金額逾700億人民幣;同一天,江蘇泰州67個重點集中簽約動工,總投資額超500億人民幣;2月17日,129個項目落戶山東平度,項目總投資近700億人民幣……據《證券日報》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最近全國各地集中簽約開工項目廣泛以投資總額比較大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導。除此之外,新能源技術及綠色環保、信息科技及高端裝備制造等行業便成資產關鍵流入。
“全國各地集中簽約動工重點項目,傳出‘開場就需要備戰、年初就需要行動’的積極數據信號?!敝行醒芯吭貉芯繂T葉銀丹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這將發揮重點項目牽引帶拉動作用,突顯充分發揮公共基礎設施引領作用,切實激起社會資本投資魅力,以高質量項目支撐經濟轉型升級。
新項目看準新舊基建行業
最近,國內各地聚集簽訂動工一批重點項目,其中就有基礎建設身影,且相關業務的投資總額廣泛比較大。
比如,在傳統基建項目中,浙江省杭州市近期在杭州上城區、杭州西湖區、臨安區集中開工一批重點項目,涉及到院校、路面、公園等基礎建設,項目實施計劃總投資總額近500億。進新基本建設項目上,坐落于貴州的貴陽大數據科創城智慧運營中心項目基本建設已經如火如荼火熱進行中,爭取上半年度進行主體施工,保證年末交付使用。
葉銀丹表明,有關項目開工建設將發揮逆周期調節功效,推動就業,提升人均收入,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減輕下行壓力。
在國家財政部專家組權威專家、360數字安全集團公司投資總監唐川看起來,持續做好基礎建設是非常必要的。經濟結構轉型離不了基礎設施建設適用,只有地域服務項目功能齊全,高效率產業鏈才可以更加迅速落地式,從而形成區域經濟的新增長點。
除此之外,從投資總額上來說,最近簽訂動工的建設規模廣泛維持在領先水平。比如,江蘇省南京市舉辦的2023年重要項目簽約活動上,54個內資企業工程中,投入10億到30億人民幣項目達31個,占有率逾50%;山東省濟南比亞迪智能小車零部件配套設施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達73.4億人民幣。
唐川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項目投資規模越多、落地式時長越快,年之內可形成的實物工作量也就越多,進而對經濟增長的助推就越大。
資金流入切合政策方針
進一步梳理發現,有關簽訂開工項目中,以切合戰略發展前景為主導,資產關鍵流入新能源技術及綠色環保項目、信息科技項目及優秀制造業項目等。
比如,天津市集中簽約的項目中,包含項目總投資195億的5個新能源產業,項目總投資174億的9個新一代信息技術新項目,項目總投資83億的6個高端裝備制造項目等,新機遇新項目占比超過8成;遼寧省沈陽市2023年第一批集中簽約工程中,包含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及綠色環保、車輛及零部件等多領域;福建省泉州38個簽約項目覆蓋新能源技術、新型材料、新型基建、數字經濟的、健康養老產業、物流倉儲等跑道;江蘇省南京市共集中簽約61個重點項目,項目總投資超800億人民幣,突顯自主創新,高端裝備制造和服務業投資總額各自比例為62.7%和35.6%。
“新能源環保行業工程建設及信息科技投資各自符合我國‘雙碳’戰略規劃‘東數盤算’發展戰略規定?!比~銀丹表示,新能源環保行業工程建設,有助于促進綠色環保發展趨勢,幫助國家構建節能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格局的與此同時,加快產業布局深層調節,加速工業生產綠色低碳技術轉型和加速推進工業應用企業戰略轉型等;而信息科技投資則有助于提升我國總體算率,抓牢數字經濟建設基本。除此之外,有利于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產生東部地區推動西部建設新機遇等。
談起怎樣確保項目項目投資實效性充分運用時,葉銀丹提議,最先,構建好一點的招商引資氣氛,優化營商環境;次之,把簽約項目的落地做為重中之重、頭等大事;再度,提升產業園等有關服務設施基本建設,為項目落地落實提供堅實保障;與此同時,建立和完善項目報建服務咨詢制,由代理商客戶實際申請辦理新建工程、擴建項目、項目過程中所涉及到的行政審批事項,代理商客戶可以從項目簽約后積極跟蹤,對于落地項目,及時掌握和解決困難,加快項目推進;最終,推動銀企合作,搞好銀企合作平合,推動銀企合作,幫助金融企業適用重點項目。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