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證券時報》 毛軍
本周a股整體小幅上漲,大盤藍籌股和小盤成長股交替走強。首先,上證50在周初、滬深300沖高,隨后中證2000、中國證券交易所1000接力上漲。受年底效應影響,成交量進一步萎縮。12月26日,近三個月土地成交量一度創下,全周成交量進一步萎縮至6.9萬億元,再創“9.24市場”以來新低(全周)。
兩個金融市場也降溫了,小額凈銷售超過45億元,近三個月來第二次出現周凈銷售現象。本周,通信行業繼續獲得融資客戶20億元以上的凈融資買入,電子凈融資近19億元,汽車、貿易零售、醫藥生物等也獲得了1億元以上的凈融資買入。計算機、銀行和媒體三個行業的凈銷售額均超過10億元。
此外,據Wind統計,電子全周凈流入超過180億元,電力設備凈流入超過132億元,公用事業、汽車、銀行、機械設備凈流入超過80億元;媒體行業凈流出超過123億元,計算機、醫藥、生物、房地產凈流出超過10億元。
銀行股估值較低
本周,銀行股再次全面走強。在四大銀行連續創歷史新高的推動下,銀行板塊指數連續五周上漲,成功突破10月8日高點,創歷史紀錄新高。今年累計上漲46.23%,創下近十年來年度最大漲幅。
今年以來,所有銀行股均獲得正回報,中值約為40%。上海銀行漲幅最好,累計漲幅73.23%,上海農村商業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漲幅也超過60%。在四大銀行中,中國農業銀行年增長率為55.72%,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也分別記錄了54.81%、46.14%、漲幅為43.54%。
雖然銀行股持續上漲,但截至12月27日收盤,所有銀行股仍破凈。民生銀行最低凈率僅為0.33倍,貴陽銀行、鄭州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凈率均低于0.5倍,招商銀行凈率僅為0.99倍。
此外,所有銀行股的動態市盈率都低于10倍。青農商業銀行動態市盈率最低只有4.03倍,長沙銀行、平安銀行、蘇農銀行、北京銀行動態市盈率最高只有7.23倍。
年底集中分紅
除低估值外,銀行股在年底繼續走強,或與近期密集分紅有關。
隨著新《國家九條》的出臺,上市銀行積極響應,推出了中期利潤分配計劃。據公告統計,22家a股上市銀行披露了2024年中期股息計劃。其中,蘇州銀行、民生銀行、廈門銀行、上海農村商業銀行等9家銀行已完成中期股息。
中國工商銀行近日發布《2024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告》,將現金股息分配給截至2025年1月6日收盤后注冊的普通股股東,每10股1.434元(含稅)。A股股息預計將于2025年1月7日支付,H股股息預計將于2025年1月24日支付。
郵政儲蓄銀行還宣布,A股股息預計將于2025年1月8日發行,H股股息預計將于2025年1月24日發行,共計146.46億元(含稅)。
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也決定于2025年1月分配2024年中期股息。2024年中期現金分紅計劃,如華夏銀行、渝農商銀行、北京銀行,已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等待具體時間分配。江蘇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等中期分紅計劃正在等待股東大會審議。
中信證券認為,12月重要會議結束后,市場政策博弈結束,在人民幣資產配置框架下,銀行股仍將是一個強有力的確定性方向,年底和年初將進入保險良好季節,高股息、低波動、穩定的銀行品種預計仍將是保險資本配置的方向。
機構展望未來市場
銀河證券表示,在政策支持下,a股市場格局發生了變化,利潤改善仍需時間,基本面支持仍滯后。未來市場的可持續性和上升空間將取決于政策引入的步伐和實施。投資機會可以集中在獨立可控的科技創新部門,中長期獨立可控和國內替代的科技創新部門具有戰略布局價值;汽車、家電、建筑裝飾等行業也有望受益于國內需求復蘇的相關消費行業。
長江證券表示,慢牛市正在看漲中國股市。歷史經驗表明,國內政策的努力可能有助于股市抵御外部風險和波動。根據最新的政策方向,2025年找到宏觀線索的關鍵是“水”,工業線索的關鍵是“道路”。“水”和“道路”是指“貨幣活水”和“信用渠道”。如果“貨幣水”能找到“信用之路”、“道路”和“水活”,慢牛市將慢慢開始。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