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今日上午,破凈股集體爆發,鋼鐵、銀行、中字頭等多股方向走強,鄭州銀行、青農商行、中南股份、三鋼閩光、中國鐵建等漲停。
消息面上,11月15日,證監會發布市值管理指引,對主要指數成分股制定市值管理制度、長期破凈公司披露估值提升計劃作出專項要求。
財信證券指出,目前A股長期破凈公司主要集中在銀行、非銀、地產、鋼鐵、建筑、交運等六個傳統行業,隨著市值管理新規落地,預計上述行業有一定估值修復空間。
主要指數成分股、長期破凈股估值提升計劃提上日程
11月15日,證監會在官網發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以下簡稱“市值管理14條”),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市值管理14條”的發布旨在進一步落實新“國九條”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的要求,旨在持續推動上市公司增進與投資者溝通互動,綜合運用分紅、回購、大股東增持等手段提升投資價值?!笆兄倒芾?4條”的發布是資本市場監管體系完善的重要一步,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加健康和透明的市場環境,增加市場的流動性、促進市場活躍度的提升。
海通國際分析稱,“市值管理14條”要求上市公司提高市值管理水平,維護投資者利益。不僅從公司質量方面提出要求,也希望上市公司能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促進投資價值,同時放寬了股價異動的監管,給市場更自由的發展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市值管理14條”專門對主要指數成分股公司、長期破凈公司等“關鍵少數”提出了市值管理的要求。應當制定市值管理制度的主要指數成分股公司是指中證A500、滬深300、科創50、科創100、創業板、創業板中盤200、北證50指數中的成分股公司。
此外,“市值管理14條”還規定長期破凈公司應當制定上市公司估值提升計劃,并且估值提升計劃相關內容應當明確、具體、 可執行,不得使用容易引起歧義或者誤導投資者的表述。長期破凈公司應當至少每年對估值提升計劃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市凈率低于所在行業平均水平的長期破凈公司應當就估值提升計劃執行情況在年度業績說明會中進行專項說明。
海通國際認為,主要指數ETF有望繼續吸引資金,同時破凈公司估值提升將推動市場整體水位。市值管理指引是對國九條提出的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的落實,進一步說明中國對資本市場的重視,將資本市場打造成推動產業融資和具有財富效應的市場。
財信證券統計,目前A股長期破凈公司主要集中在銀行、非銀、地產、鋼鐵、建筑、交運等六個傳統行業,隨著市值管理新規落地,預計上述行業有一定估值修復空間。
國泰君安非銀團隊分析,“市值管理14條”有助于增強投資者對于上市公司實施股份回購的預期。市值管理新規落地,主要成分股公司的市值管理方案及長期破凈公司估值提升計劃也將提上日程,將強化投資者對于上市公司增加股份回購的預期。同時,納入主要成分股公司的范圍進一步擴大,也將擴大采取回購措施的上市公司范圍。
本輪市值管理邏輯及影響展望
中泰證券戴志鋒研報指出,對上市公司而言,市值管理是長期的戰略管理過程:P=EPS*PE。
提升上市公司自身價值→EPS——選擇適當的方式向資本市場傳達公司價值→PE——上市公司價值被資本市場認可→P。
真正的市值管理需要在價值創造、價值傳遞和價值實現三個維度統籌發力。
1、在價值創造方面,通過產業升級、技術創新、管理優化、兼并重組持續提升企業競爭力;通過制定合理的發展戰略、完善公司治理、培育核心競爭力,切實提高經營質量。
2、在價值傳遞方面,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提升信息披露質量,構建良性互動機制;用資本市場語言增強投資者對公司價值的認同。
3、在價值實現方面,靈活運用分紅、回購、股權激勵等工具,并根據不同市場環境選擇恰當的實施時機和力度。企業建立系統性的市值管理體系,將其作為提升企業價值的長效機制。
市值管理貫穿企業全生命周期,包括提升公司經營業績、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等。
企業可以通過一定手段動態調整內在價值與市值間的偏差,如股權激勵計劃、并購重組、增持/回購等。
本輪市值管理周期與“12-15年”顯著不同。
宏觀政策背景:以安全為基礎的高質量發展VS“經濟增速合理區間”下的“萬眾創新、大眾創業”
金融政策背景:“三大會議”下的金融供給側改革“嚴監管”的總基調VS大力鼓勵“金融創新”的基調
2023年以來,我國金融政策出現明顯變化,金融環境整體收緊,提出金融監管要“長牙帶刺,有棱有角”。2024年4月新“國九條”出臺,突出“嚴監嚴管”基調,與前兩個國九條有較大區別。2004年,2014年的“國九條”以發展建設資本市場為主,而新印發的“國九條”則主要以加強監管為主,以推動建設一個長期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
(來源金融界)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