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編輯 吳少龍
在15年的發展歷程中,創業板擔當了資本市場“先行先試”的試驗田,針對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的發展特征進行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的制度探索與創新,積累了寶貴的資本市場制度建設經驗。
15年來,創業板引領實踐了一次又一次的制度創新。這些“首個”“第一”“嘗鮮”,始終以支持優質科技企業持續發展為導向,持續為打造具有獨特產業結構氣質的創新成長平臺夯實制度基礎。
制度先行先試
“試驗田”種成“示范田”
深圳福田深南大道旁,有一座銅牛雕塑。老牛勾頭蹬腿,筋肉凸爆;雕塑的基座上,刻著“孺子?!比齻€字,意為“俯首甘為孺子?!?。這個雕塑最初名為“拓荒?!保⒁鈯^蹄向前,不斷開拓新天地。
誕生于深圳的創業板,天然就自帶“先行先試”“改革創新”的屬性。
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經濟開始進入加速轉型時期,大批創新型、成長型科技企業開始登上歷史舞臺,迫切需要資本市場的助力。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創業板應運而生,順應了時代浪潮的呼喚。
發揮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作用——
2009年,創業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實施,這是境內資本市場在場內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上作出的積極探索和首次制度安排;2020年,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落地,這是注冊制首次實施“增量+存量”同步推進的改革,為后續全面注冊制改革積累了有益經驗。
始終服務優質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
2009年,創業板制定了遠低于主板的上市標準,這是境內資本市場首次針對科技創新企業特點,制定差異化的發行上市條件;2010年,創業板發布推薦工作指引,這是首次在資本市場制度規則中提出支持和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2022年,創業板首次明確“三創四新”量化指標,給予發行人、中介機構判斷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的明確依據。
持續改革將“試驗田”種成“示范田”——
2012年,創業板出臺了更為嚴格的退市制度,直接推動了市場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2013年,創業板首推行業信披指引并形成體系,為后續其他板塊提供了借鑒經驗。
15年來,創業板擔當了資本市場改革創新的試驗田,進行了一系列貼近創新、成長企業發展特征的制度嘗試和創新,平穩起步并穩定運行,為資本市場積累了制度建設經驗。
“15年來,創業板憑借在資本市場中獨特的地位和優勢,成為支持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平臺?!碧劁J德是創業板首批上市企業之一,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編輯,創業板強化了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將更多資源導向符合國家戰略的產業,促進了企業的高質量創新發展。
服務“三創四新”
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
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創業板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內容透明、層次清晰、形式統一的監管規則體系,為打造具有獨特產業結構氣質的創新成長平臺夯實了制度基礎。
其中,以支持優質科技企業持續發展為導向,創業板構建了一套符合創新企業要求的發行融資、并購重組以及股權激勵制度體系,努力為上市公司創新成長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
發行上市方面,創業板定位于服務“三創四新”企業,不僅支持新科技,還支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僅支持創新企業,還支持創造、創意特征突出的優質企業,板塊定位多元包容。
再融資方面,試點注冊制下,創業板“小額快速”再融資簡化審核流程,提高融資規模上限,分類審核機制在全面注冊制下推廣到創業板,支持信息披露優秀公司發展壯大。
并購重組方面,注冊制改革落地后,創業板設置更加市場化的重大資產重組制度,進一步擴大交易各方博弈空間,增加定價靈活性,將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股份發行底價從市場參考價的90%下調至80%。
創業板不斷釋放的改革紅利,持續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與此同時,不斷優化的制度為聚集大量科技型、成長型上市公司的創業板引入新鮮活水創造了條件,引導社會資本重點支持關鍵領域,助力優質科技企業做優做強。
數據顯示,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已達1358家,總市值超12萬億元。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家數占比約九成,近七成公司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集群化發展趨勢明顯,相關公司總市值超9萬億元,占板塊比重高達75%,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未來之板”。
改革不停步
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
當下,建設建強資本市場邁入關鍵時期,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箭在弦上,發揮好市場功能,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等是資本市場的主線任務。
作為資本市場“先行先試”的試驗田,市場各方對于創業板的發展充滿期待。
寧德時代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蔣理寄語創業板:今年是創業板開市15周年,也是寧德時代上市第6年,在創業板資本平臺的助力下,寧德時代已成為全球領先的新能源創新科技公司;未來,愿創業板繼續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科技創新的燈塔,照亮更多優質的創新型、成長型企業前行的道路,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
“創業板開市的15年,讓更多的人相信創業、敢于創業、愿意創業?!碧劁J德相關負責人稱,“公司希望,創業板能夠更加多維度、系統性地發揮再融資、并購重組、債券發行等功能,進一步升級‘工具箱’,引導資本向新質生產力領域集聚,增加制度包容性,壯大耐心資本,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新動能?!?/p>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接受證券時報編輯采訪時表示,創業板未來的改革應該在創業支持和創新發展上著力。可以考慮和私募股權市場、知識產權市場以及并購重組市場融合發展。
藍曉科技董事長高月靜表示,立足發展新階段,希望創業板堅持市場導向和創新驅動,堅定科技自立自強,積極引導上市公司發展成為新領域、新賽道的開拓者、引領者,助力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