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杜雨萌
2月13日,國資公司黨委會舉辦擴張明確提出,“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增加科技創新工作幅度,深入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蹲C券日報》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已經是年初第四次“亮相”國資公司重大會議。
陽光時代法律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國企改革與員工持股計劃科學研究中心負責人朱昌明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產業結構升級和改革創新關聯國企高質量發展的,也關系著國有資產和公有制經濟的布局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預計在今年的國資公司深入開展的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推進提升行動中,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仍然是核心內容。
以“勝敗融合”為發力點
增加系統化融合幅度
針對2023年國資國企改革工作中而言,從年初陸續舉行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和地區國資公司責任人大會傳遞出的信息來看,一方面,國資公司將奮勇爭先深入開展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推進提升行動;另一方面,則需要大力開展國有資產布局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局長原磊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國營經濟做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經濟“主心骨”,務必加速推進布局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競爭力、創新能力、控制能力、知名度和抗風險,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國企的發展趨勢一定要與國家發展戰略積極對標對表,是指通過積極主動優化布局、搞好產業結構調整,在加快構建制造業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戰略、網絡強國戰略、數字經濟等多個方面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會在2月6日舉行的大會上都明確提出,國資國企要“爭當順暢社會經濟周而復始的先鋒隊,制訂重點產業合理布局產業結構調整引導,大力推廣戰略新興產業”“爭當服務項目國家發展戰略的中堅力量,積極推動重污染區域產業合作,增加國防軍工、糧食作物能源供應、主干網等重點安全領域合理布局,提高支撐點應急保障能力”。
“過去三年,國資公司推向了4組7家央企戰略重新組合,且新建立和接收我國星網、中國稀土集團等8家央企。目前來說,涉及到央企集團方面的戰略重新組合行業已不多。相比而言,方法更加高效、含義更加豐富的系統化融合躋身后面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途徑?!敝觳髡f。
從近年來的實際情況看,中央企業系統化融合節奏感的確明顯加快。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開年以來,中央企業系統化融合已在新能源、醫學領域、煤化、生物質能發電、水利水電基本建設等諸多領域陸續落址。此外,從發售方面來說,軍用行業重組整合也是超出預算。如1月9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旗下公司中直股份發布公告稱,擬發行股份選購昌河直升機工業生產(集團公司)有限公司100%股份、哈爾濱飛機工業生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資金。接著,其集團旗下另一家公司中航電測1月11日發布公告稱,擬發行股份選購成都飛機工業生產(集團公司)有限責任公司100%股份。除此之外,中國中化隸屬上市企業昊華科技也于1月31日發布公告稱,擬發行股份選購中化藍天投資有限公司100%股份。
在朱昌明看起來,黨的二十大匯報明確指出“加快構建世界一流企業”,于國有資本中央企業來講,不但要進一步學好“武學”,更應用對系統化融合的一種手段。根據系統化融合,完成“突顯實業公司、聚焦主業、做精做細一業”目標,促進主營業務公司、龍頭企業和鏈長公司加快構建世界一流企業,提升產業競爭力。
1月份,國資公司理事長、發言人彭華崗曾透露,將來一個時期,國資公司會以“進、退、整、合”為發力點,提升關鍵示范工程的統籌推進,持續加大系統化融合幅度。
國有資本權威人物劉興國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稱,國有資產布局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既要聚焦服務國家戰略布署,也要聚焦國有資產規劃布局產業發展規劃必須,匯聚分散化網絡資源,發展壯大規模經營規模,提高品牌影響力、控制能力,提高競爭力。從具體業務領域而言,例如存有“受制于人”難題的行業,及其危害產業發展規劃生態文明建設的短板行業,將成為后面系統化融合優先選擇推動的行業,如網絡和軟件技術服務、儲能技術、環境保護、資源勘探采掘、產品質量檢測、健康服務與制藥業等。
加速改革創新
提升投資布局方位
除開依靠戰略重新組合和系統化融合等形式外,根據擴張戰略新興產業等投資力度,都是國有經濟布局構造完成全面性提升的重要環節。
國資公司紀委委員、辦公室主任翁杰明前不久發文強調,央企涉及到國防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需求側改革行業運營營收占比超70%,國營經濟主導地位合理夯實。打造出當代全產業鏈“鏈長”步伐加快,依次分兩支篩選16家“鏈長”公司,積極在關鍵領域、關鍵領域進行布局,全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安全標準,三年來央企戰略新興產業年平均投資增速超出20%,主營業務收入占比達到35%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增強項目投資對提升供給結構的主導作用,促進中央企業聚焦主責主業,此前國資公司下發的《關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業投資管理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確立,央企2023年項目投資工作要點一方面要體現擴大有效投資,另一方面則需要提升投資布局方位。
在其中,在“加速改革創新,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新機遇”層面明確提出,積極主動培育壯大戰略新興產業,促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機遇結合集群發展,增加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生物科技、新能源技術、新型材料、高端數控機床、低碳環保等合理布局幅度,促進集成電路芯片和工業母機產業鏈迅速發展。增進數字經濟的和傳統產業緊密結合,加強對5G、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促進平臺企業引領發展。
“現階段,在一些戰略新興產業比較集中的電子制造、信息科技服務行業等行業,國營經濟的占比依然存在提升室內空間?!痹诒砻?,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仍面臨比較大工作壓力,務必充分發揮國營經濟的“主心骨”功效,加強對新基建的投入與對創新性戰略性產業、高端裝備制造和未來產業資金投入,及其加強對公用事業、城市公共交通、公共文化服務、文化教育醫療養老等城鎮基礎設施社會民生投入,進而在拉動內需發展戰略中實現至關重要帶動作用。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