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26日,31個省區市前三季度“成績單”均已發布。其中18個省份增速跑贏或持平全國水平。有12個省份增速為6%及以上,11個省份增速快于上半年。
區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空間載體,讀懂地區經濟“三季報”,三個關鍵詞值得關注。
一是“恢復”,體現在經濟運行總體回升、供需兩端協同發力。
在經濟內生動力和政策措施發力共同作用下,地區經濟整體延續恢復向好態勢。從經濟總量看,動力源地區引擎作用不斷增強。前三季度,廣東、江蘇、山東繼續穩居全國前三位,GDP分別為96161.63億元、93180億元和68125億元;浙江距6萬億元僅“一步之遙”,達59182億元。河南、四川、湖北均超4萬億元,福建、湖南、安徽、上海、河北、北京同處3萬億元梯隊。
從同比增速看,有18個省份跑贏或與全國增速持平。其中,西部地區8個,東部地區6個,中部地區和東北各2個。西藏以9.8%位列第一,海南以9.5%緊隨其后。內蒙古同比增長7.2%,甘肅、四川、寧夏、浙江分別為6.6%、6.5%、6.4%和6.3%,安徽、新疆均為6.1%,山東、湖北、上海均為6.0%,江蘇、吉林均為5.8%,重慶、青海均為5.6%,遼寧同比增長5.3%,河北與全國增速持平。
與上半年相比,前三季度,西藏、海南、四川、新疆、湖北、重慶、貴州、福建、湖南、廣西、江西11個省份增速加快,安徽、河南與上半年持平。其中,四川經濟增速從一季度落后到上半年追平,再到三季度超過全國水平,提速恢復態勢明顯;江西、福建、貴州經濟增速逐季加快,與全國增速的差距在縮小。遼寧10年來同期增速首次超過全國水平。
三次產業穩步回升、市場需求加快恢復,是支撐經濟持續好轉的重要力量。前三季度,31個省份中28個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個省份較上半年增速加快或降幅收窄。隨著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措施落地見效,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力明顯增強。
二是“向好”,體現在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經濟發展,不僅看量還要看質。前三季度,各地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深入推進。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前三季度天津、廣東、江蘇、四川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同比增長2.9倍、91.8%、80.2%、66.7%,青海、遼寧、內蒙古、湖北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分別同比增長2倍、1.5倍、139.7%和78%。浙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都高于規上工業平均水平。多地“新三樣”出口表現亮眼。經濟發展的活力在增強,前三季度上海新設企業35.3萬戶,同比增長42.0%;在滬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中心分別新增49家和20家。
三是“穩定”,體現在就業物價總體平穩、人民生活繼續改善。
經濟發展是民生改善、就業擴大的基礎。隨著經濟恢復向好,居民就業形勢繼續改善,收入保持平穩增長。比如,北京市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4個月環比回落,重慶市城鎮新增就業完成年初目標任務的99.3%。浙江省有關調查顯示,三季度就業、收入和消費意愿三大消費者信心指數同步回升。
需要指出的是,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基礎條件差別之大世界少有,各地要素稟賦、產業結構、增長動力等也存在差異,疫后恢復過程中“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局面短期內恐難避免。要尊重客觀規律,不能簡單要求各地區在經濟發展上達到同一水平,而要注重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
還要看到,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面臨市場需求不足、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等問題。距離年底只有60多天,各地要提振“沖刺跑”的精氣神,乘勢而上攻堅克難,更加注重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更加注重提高政策舉措的組合性、協同性、精準性,以最大努力拼出全年發展最好成果,為人民幸福生活多謀福祉,為全國發展大局多作貢獻。
(來源金融界)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