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想到我的感受嗎?28年做一個歌手,站在臺上被別人侮辱!”8月17日,一段“歌手李玟生前控訴中國好聲音”的錄音在網上迅速傳播開,一時間,這檔擁有12年歷史的國內元老級綜藝再度被推上風口浪尖。
李玟錄音曝光后:
《中國好聲音》收視率全國第一
官方連發14條視頻宣發節目
昨日晚間,《2023中國好聲音》第四期準時播出,當晚播出時段,節目直播收視率0.69%,市占率4.65%,位列全國收視率第一,遠遠高出排名第二的芒果臺熱播劇。
播出期間,《中國好聲音》官方微博連發14條視頻片段為節目造勢,然而評論區內均被設定了“評論精選”,整整14條微博累計上千個評論未見一條被放出。
就在最新一期節目播出前一天,《中國好聲音》回應了“李玟生前控訴錄音”事件,稱錄音是經過而已剪輯后而成的,節目已與李玟消除誤會,此后將不再回應此事。
過去兩天里,社交媒體上不斷有李玟控訴節目的錄音視頻被曝光。從錄音中可以聽到,錄制《中國好聲音》期間,李玟遭受了各種不平等的待遇和侮辱。
例如抗議不公賽制時遭到節目組動手的威脅,因腿疾無法站立時被節目組孤立導致在舞臺摔倒,另外還有鏡頭被剪,被趕下舞臺等。
李玟還提到,節目錄制時她已經被檢查出了乳腺癌,但因為熱愛音樂堅持錄制。
錄音和視頻中,李玟的控訴幾近哽咽,悲傷和哀痛之情溢于言表,疊加李玟剛剛去世不久的消息,一時間《中國好聲音》的官微,被徹底“攻陷”,該條回應聲明之下,評論多達20萬條,網民紛紛斥責節目組的種種行徑。
臺前風生水起
幕后黑料頻出
李玟錄音事件曝光后,《中國好聲音》的收視率并未受到影響, 播出當晚依然霸榜全國第一的位置,官方也在正常宣發。
然而與收視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節目的風評急轉直下,緊接著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例如大量歌迷聲討節目組,多個贊助商遭到網民集體抵制,關于節目的黑料更是接連涌出。
學員李嘉捷發文稱,“50萬一個座位(轉身)絕非空穴來風”,每個選角導演都有自己的利益往來,并且“前十名的位次都是可以買的”,想在節目里走到最后要簽“十年打底”的合同。(目前長文已刪除)
同日,選手徐海星發文稱,節目組當年對她“惡意炒作和長達數年網暴”,還曾被威逼利誘簽虛假合約條款。
作為一檔擁老牌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至今已有12年歷史,此次也并非首次遭遇輿論危機。
回首12年的歷程,好聲音自播出以來時常伴隨著爭議聲,從最初的7.9分到后來的3.4分評分也是一期低于一期,且幾乎每一次曝光都來自于參加過節目的成員。從導師到學員,有人曝光幕后黑料,甚至還有人與節目“反目”,走上訴訟的道路。
2016年,因《中國好聲音》節目中未取得詞曲著作權授權擅自安排學員演唱,由劉歡等圈內多名音樂人組成的著作權代理機構華樂成盟將《好聲音》背后的燦星文化告上法庭。
此外,在做客《鏘鏘三人行》時被主持人問到什么會退出《中國好聲音》時,劉歡透露,身體吃不消,節目組基本每期節目是從下午2點要錄到第二天早晨三四點鐘。
多年前,陳奕迅也在一檔綜藝中透露,想去看看節目中究竟有多少黑幕。在一個盲選環節中,一位女選手登臺表演。盡管她的表演還不錯,但還未達到讓導師們轉身的水準,最后該選手被淘汰。
然而一個月后,女選手的再次出現,但依舊達不到陳奕迅的轉身標準,就在這時,耳機中傳來了導演的聲音,直接要求陳奕迅和那英轉身??吹狡渌粚煻家呀涋D身,陳奕迅認為這對其他選手是不公平的,因此他并未轉身。
導演左右導師選擇、花錢買轉身、編造虛假人設、出鏡索要贊助費……事實上,有關《中國好聲音》的幕后黑料遠遠不止這些,李玟錄音事件宛若一根導火索,點燃了積怨已久的觀眾,《中國好聲音》用12年構筑的音樂殿堂在一夜之間崩塌。
吸金能力逐漸走弱
《好聲音》這顆搖錢樹還能撐多久?
與節目口碑一同崩塌的還有好聲音《中國好聲音》母公司星空華文的股價市值。8月18日收盤,星空華文暴跌23.43%,總市值391.4億港元,較前一日蒸發近116億港元。
據招股書資料顯示,星空華文是一家IP創造商及運營商,主營業務有四大組成部分,分別為在綜藝節目、音樂、電影及劇集IP運營,以及其他IP相關業務。
星空華文在中國的主要經營實體之一是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燦星文化),《中國好聲音》是燦星文化旗下最大的最有代表性的綜藝IP,此外,代表作還包括《這!就是街舞》《蒙面唱將猜猜猜》等。
熱門綜藝節目IP中,《中國好聲音》是最大的綜藝收入來源。
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星空華文的營收分別為18.07億元、15.6億元、11.27億元,營收加速下滑,業績下滑背后的關鍵也正是《中國好聲音》等主要節目熱度下滑,“吸金”能力顯著下降。
2019年-2021年,《中國好聲音》貢獻營收分別為4.91億元、3.25億元、2.52億元,占總營收比例分別為36.6%、29.8%及28.6%。由此可見,隨著《中國好聲音》熱度的減退,該節目給母公司帶來的營收與占比正在逐漸走低。
近年來音樂類綜藝節目泛濫熒屏,多檔歌唱節目相繼播出,同類節目迎來“井噴”式發展,綜藝節目發展至今天,早已不是單一的歌唱式形式為主,更多元化的小眾才藝內容,更創新化的節目形式不斷沖擊觀眾的眼球,大環境的壓力疊加幕后黑料的曝光,《好聲音》這顆搖錢樹還能支持多久?
(來源金融界)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