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A股出現普遍回調,盤中多則“中植系旗下財富公司及中融信托產品爆雷”“引發中融信托停兌”“有人買的五礦信托、光大信托等信托產品通知停兌”的消息流傳,多少令投資者的情緒不安。
當天晚間,多家信托公司緊急公告或宣稱產品正常,并有公司表示已報警。
而這一風波或與“中植系”資金鏈緊張有關。
2家上市公司信托產品逾期兌付
引發上述傳言的是當天2家上市公司的公告。
南都物業公告
公告顯示,南都物業于2023年2月9日使用閑置自有資金3,000萬元購買了中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的中融-匯聚金1號貨幣基金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為中融信托主動管理類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預期收益率5.8%,產品期限自2月9日至8月8日,公司尚未收到匯聚金1號本金及投資收益。公司正在積極聯系各相關方,督促中融信托盡快向公司兌付投資本金及收益,盡最大努力保障公司利益,同時準備相關材料,通過訴訟等途徑以最大程度減少公司的潛在損失。
金博股份公告
另一家同樣購買了中融信托產品的上市公司是金博股份。
公司公告稱,2022年8月10日至12日購買了中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的中融-隆晟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和中融-澤睿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各3000萬元,存續期限均為12個月,預期年化收益率分別為7.20%和7.00%,投資收益分別為216萬元和210萬元。該信托產品本金及投資收益尚未收回,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兌付或者僅部分兌付的風險。如本息無法兌付將對公司2023年度利潤產生影響。
上述兩家公司未能兌付的中融信托產品本息總金額近1億元。
4家信托公司齊齊發聲
同一天3個中融信托的產品爆雷,當然引發了市場對其他信托產品的擔憂。
面對市場傳聞,多家信托公司緊急發聲。
光大信托官網公告
光大信托當晚在官網發布公告稱,公司管理的信托產品運營正常,均按照信托合同約定進行管理和信托利益分配,對于不實言論和傳言公司將依法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五礦信托也發布《關于近期市場不實言論的說明》稱,近日,公司監測到“五礦信托產品停兌”的相關不實言論,公司對此高度重視,已就不實言論采取法律手段,追究造謠者法律責任,以維護公司合法權益。
中航信托同樣發布聲明表示,針對近日互聯網造謠者發布的有關中航信托的不實信息,公司高度重視,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將采取法律手段維護公司合法權益。
另據媒體報道,中融信托相關人士回應稱:“公司經營正?!薄?/p>
中植系資金鏈緊張
據證券時報報道,中融信托前身為哈爾濱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成立于1987年,2007年更名為“中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據其官網介紹,2009年,公司信托資產管理規模便已突破1000億元。2010年,經緯紡機受讓中植企業集團持有的中融信托1.17億公司股本,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截至去年年末,經緯紡機持有中融信托37.470%股權,為公司控股股東。中植企業集團持股32.986%,為第二大股東。中融信托的實際控制人為中國機械工業集團。
中融信托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公司自有資產304.18億元(合并),公司及各子公司受托管理資產總規模7857.09億元;公司本部凈資產208.37億元,凈資本176.22億元,凈資本覆蓋率192.45%,凈資本盈余84.65億元;存續信托計劃1633個,受托管理資產6293.49 億元。中融信托在2022年年報中表示,(信托資產)規模同比有所下降,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風險整體可控。
經緯紡機7月15日披露了中融信托今年上半年未經審計的財務信息。據該公告,中融信托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為23.58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3.32億元。截至6月底,中融信托總資產為292.13億元,凈資產234.89億元。
網絡資料顯示,2023年8月,一封自稱恒天財富理財經理梁亮的自白書廣為流傳,他在這封信中透露:“中植系爆雷了,都是高凈值客戶,單個300萬以上的投資人有15萬,涉及金額2300億,單個客戶最大投資金額50多億”。這是中植系本輪危機的導火索。
中植企業集團創建于1995年,是中國領先的大型資產管理公司,集團總部位于北京。中植系的靈魂人物的解直錕,1961年生于黑龍江,是中植系創始人,早年是黑龍江一家印刷廠普通職工。1995年4月,解直錕以5000萬注冊成立了黑龍江中植企業集團。上世紀90年代趕上地產熱潮,中植系也開始涉獵地產。2001年,中植集團又開始進入金融領域,并于2002年出資1.2億元參與了中融信托前身哈爾濱國際信托的重組,成為第一大股東。
目前中植系擁有信托、財富公司、并購基金、新金融、新能源及礦業板塊等,總部位于北京,擁有30多家全資、控股子公司,目前擁有近萬名員工。中植集團巔峰期時曾間接持股數百家公司,對外投資29家上市公司,涉及教育,能源,保險,房地產開發等。
在資本市場上,中植系管理資產已高達上萬億元,涵蓋實體產業、資產管理、金融服務、財富管理等,旗下擁有恒天財富、新湖財富、大唐財富、高晟財富四家財富管理公司,還有一家中融信托及其他金融公司,共同形成巨大的資金池。
值得注意的是,中植系的信托產品,大部分是投向房地產。中植系旗下的中融信托,也精準踩過恒大、佳兆業、陽光城、藍光、泰禾等地產商的雷,中植系控股或參股的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和市值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資金鏈緊張,可能是今年上半年中植集團一直面臨的挑戰。
(來源金融界)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