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蘇向杲
伴隨著債券市場轉暖及金融機構理財產品贖回工作壓力緩凝,銀行理財破凈率不斷下滑。銀河證券固定收益精英團隊2月12日公布的數據表明,截止到2月10日,在全國范圍內所有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投資理財產品破凈率維持下跌趨勢,由2月3日的11.9%下降到2月10日的10.8%。這已經是持續第六周(去除新春佳節)出現下滑。
破凈是指理財產品凈值小于1元,破凈率是指破凈投資理財產品總數占投資理財產品總數的占比。理財新規后,銀行理財的破凈率與市場變化、投資人贖出等多種因素息息相關。就將來破凈率發展趨勢,采訪人士認為,短時間破凈率再度大幅度上升的幾率比較小,但從長期來看,投資理財負的反饋效用所導致的“螺旋狀”贖出狀況可能長時間存在,且會經常出現,其很有可能會不斷引起理財產品凈值起伏。
“螺旋狀”贖出狀況
將會持續發生
“螺旋狀”贖出狀況為:債券市場/股市大跌—投資人贖出—組織迫不得已售賣財產—銷售市場連續下跌—投資人再次贖出。
該狀況曾經在上年2次引起投資理財產品規模性破凈,且第二次規模性破凈一直沿用至今。去年第一季度,股債雙殺,投資理財產品破凈率逐漸提升,上年3月中下旬做到分階段高些(16.4%)。上年二季度、三季度,債券市場轉暖,股票市場修補,理財產品凈值回暖,破凈率下降。上年11月份、12月份,債券市場調節累加股市大跌,12月20日破凈率升到22.7%。
在業內人士看來,“螺旋狀”贖出狀況將會持續發生。冠苕資詢創辦人周毅欽對記者表示,投資理財負的反饋效用所導致的“螺旋狀”贖出狀況可能長時間存在,且很有可能每年都會發生,出現的頻率或高過證券基金。主要因素有如下四點。
最先,在投資者結構層面,銀行理財和證券基金二者的投資者結構各不相同,公募基金產品以機構客戶為主導,銀行理財以投資者為主導,這就導致銀行理財產品銷售市場很容易出現從眾效應。
次之,在用戶股票投資風險層面,近些年,銀行理財產品顧客投資風格趨于傳統,但銀行理財仍然以追求完美高杠桿和絕對收益的思路為主導,二者之間本末倒置。
其次,在產品種類領域,銀行理財大多是以敞開式、低安全風險、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導,且各理財公司投資建議相對高度類似,這就會產生趨同化效用,即投資人中低風險、開放性的選購喜好和理財公司不斷發展的利率風險的監管難度系數之間形成背馳。
最終,在交易結構層面,投資人針對基金凈值變動的心態愈來愈趨向傳統,而銀行理財產品項目投資端以市值法估值的債權類資產規模在不斷發展,且信用債投資跑道擁堵,這構成了新矛盾。
上海市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亦對記者表示,銀行理財發生破凈一方面與市場變化相關;另一方面也與理財凈值化、資產管理轉型發展尚未完全完畢等相關。從股票投資風險層面看,投資人短期內股票投資風險并沒有提高,但產品風險逐漸有形化,造成銀行理財產品發生供需失衡。
除此之外,在民生理財首席總裁張昌林看起來,2022年11月份證券市場波動范圍和以往對比比較強烈,可是卻絕對收益轉變看,其起伏水平與金融市場、股市對比其實不算大。往往引起焦慮,除開投資人對起伏的理解接受度不太高之外,更為重要原因在于銀行理財產品的產品矩陣、構造、風險與收益精準定位亟需提升?,F階段銀行理財中,80%以上是1周期和1年之內期限商品,以3個月到6個月是主力軍時限,而銀行理財產品擁有債卷經營規模超20萬億,所持有的信用債規模占整個信用債市場金額的30%。銀行理財產品集中化合理布局這般短期限商品,非常容易對證券市場起伏導致放大效應,使之波動范圍相較于商品時限顯著較高。
理財公司投教之途
仍面臨比較大考驗
親身經歷上年2次投資理財產品大規模破凈以后,金融機構及理財公司逐漸調節市場營銷策略,并更加重視規模性贖出對凈值的危害,多名專業人士已經從經營模式等多個方面提出了提議。
周毅欽表明,一是,提議組織提升密閉式商品發行,近些年密閉式商品募資經營規模占有率持續下降,照此發展趨勢,未來經濟產品構造很有可能比較畸型。二是,提議加強對“業績基準”嚴格監管,最近中銀協已有些行為。三是,加強投資講座,包含業績基準、風險承受度、基金凈值起伏、長線投資等四方面。
張昌林提議,一是重歸短中遠期不一樣產品風險精準定位。二是減少短期內產品收益預估,進而實際性減少短期內新產品的杠桿比率。三是對于中遠期不一樣安全風險商品,事前設置風險收益特征,嚴格做好起伏管理方法。
曾剛表明,最先,銀行或理財公司要謹慎拓展業務,不求體量的過多擴大,開發設計適宜顧客股票投資風險特點的商品,根據企業股票投資風險強烈推薦合適的產品。次之,提升與客戶的溝通交流,壓實客戶基礎。其次,以適度的形式操縱產品凈值起伏,搞好減倉管理方法。
農銀理財首席總裁段兵覺得,現階段顧客仍無法接受銀行理財虧本,乃至無法接受盈利不達預估。除此之外,銀行理財產品顧客更偏重于將投資理財產品做為現金管理業務專用工具,欠缺長期性投資方法。理財公司的投教之途依然面臨著比較大考驗,應根據銀行業客戶群特性,創建融入銀行理財產品的投教管理體系,為行業健康發展奠定較好的客戶基礎。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