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建發股份并購的不斷推進,紅星美凱龍的人事和管理變化也逐漸顯現。
據界面新聞報道,紅星美凱龍董事長車建興在1月底的公司“目標責任會議”上明確表示,他將放棄董事長職務,但仍將擔任公司總經理CEO。
在這次內部會議上,車建興還解釋了美凱龍被收購的四個原因。一是疫情導致高度依賴線下銷售的美凱龍經常“關門”,影響經銷商的銷售和收入;二是房地產調控行業下滑。雖然2021年下半年出售紅星地產,但集團仍被拖累,房地產行業萎縮也導致家居零售市場低迷;三是宏觀層面多家企業債務違約,使得其他企業更難再發行債務;第四,公司融資成本高,也是資金鏈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接下來的業務運營中,美凱龍一線店也將迎來變化。
界面新聞最近從美凱龍內部人士獲悉,建設開發股份,對美凱龍非家居板塊的經營戰略和方向將產生影響:“引入戰爭投資后,股東參與公司發展戰略,如中介業務美凱龍愛情板塊未來將繼續擴張,需要董事會審議,尚未最終確定。”
此外,一些城市商店將在類別規劃中加入新能源汽車的方向?!翱偛恳才c新能源汽車公司進行了溝通,不排除未來在一些重點城市的核心商店引入新能源汽車品牌?!眱炔咳耸勘硎?,即使引入新能源汽車,也有引入商店定位的要求:“核心商店可以定位城市展廳商店,而不是4S商店級別?!?/p>
建發股份在早些時候的投資者會議上也表示,收購美凱龍與公司的汽車業務有關,
許多新能源汽車將高端品牌聚集地作為展示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紅星美凱龍早些時候與威來汽車簽訂了協議,主要集中在商店里安裝充電樁。去年年底,美凱龍武漢商店也開設了比亞迪商店。
事實上,美凱龍最近仍在折價出讓資產解決債務問題,并繼續與房地產業務進行切割。
2月8日,美凱龍宣布,為振興資產滿足日常經營,美凱龍集團及控股子公司山海藝術、全資子公司常州世界家居與東方資產簽訂債權轉讓協議,以7億元對價子公司7.07億元債券及相關權益轉讓給東方資產。同時,常州、成都部分門店股權及相應資產進行質押擔保。
此外,位于東北的盤錦美凱龍家居店與光大銀行簽訂了“貸款延期合同”,申請2億元貸款一年延期。
與此同時,汽車建興此前從金融創新公司接管的金科股份也可能被拍賣。雖然家居商店的主要業務被房地產行業拖累,但汽車建興和房地產行業仍在進一步切割。
金科股份2月8日發布公告稱,收到股東廣東洪敏的通知,其持有的約4.8億股將被司法拍賣,占公司總股份的9.001%。如果公司司法拍賣完成,廣東洪敏將清算。金科投資控股、黃紅云、一致行動人紅星家具集團、廣東洪敏持有的公司股份將降至7.162億股左右,占公司總股本的13.413%,只有紅星家具集團持有金科0.0857%的股份。
廣東洪敏是紅星家具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由車建興和車建芳共同持有。車建興的個人持股比例接近70%。如果拍賣完成,意味著車建興個人幾乎清算了金科的股份。
2020年4月,車建興以47億元的價格從融創手那里轉讓了金科11%的股權,但隨后股權被質押給五礦國際信托。雖然廣東宏民早些時候也解除了抵押貸款,但根據金科最近的公告,五礦國際信托仍申請執行股權拍賣。
事實上,作為一名“白武士”,車建興接管了金科的股份,這也是一項虧損業務。按當時的價格計算,車建興支付的對價約為8元/股。不過,金科目前的股價已降至2.02元/股,市值僅為當時價值的25%。
這無疑給已經資金緊張的汽車建興帶來了更大的壓力。根據公告,2022年5月至6月,廣東宏敏通過大宗交易和集中競價,減持金科1.09億股,占2.05%。按當時股價計算,可套現約3億元。
但由于減持行為發生在收購完成后18個月內,廣東宏民去年年底也收到了重慶證監會的警告信。從減持時間和減持比例來看,不排除該套現為車建興的實現輸血。
建發股份也被視為紅星美凱龍的“白武士”。根據紅星美凱龍1月30日發布的業績預測,2022年疫情控制最后一年,預計美凱龍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約6.7685億元至8.1222億元,同比減少60.3%至66.9%,這是近三年來利潤下降最大的一年。
根據同日發布的公告,建發股份與紅星美凱龍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中的主要條款尚未生效。確認并順利實施股份轉讓后,阿里巴巴持有的美凱龍債轉股完成后,建發股份持股比例將增至29.95%,阿里巴巴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將增至9.9976%,紅星控股持股比例將降至24.9%。
屆時,隨著股權交割的完成,車建興創辦的美凱龍將迎來新的國有資產股份,其業務方向、內部結構和人員調整可能還會繼續。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