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8月23日發布的《上市公司2023年年度財務報告會計監管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上市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應不斷強化理解和應用企業會計準則和財務信息披露規則的能力,穩妥做好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相關工作,不斷提升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截至2024年4月30日,A股市場共有535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年度財務報告,其中主板3195家、創業板1340家、科創板571家、北交所248家,實現盈利的上市公司4228家、發生虧損的1126家。按期披露年度財務報告的上市公司中,209家公司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審計報告,其中無法表示意見29家、保留意見85家、帶解釋性說明段的無保留意見95家。
《報告》指出,總體而言,上市公司能夠較好地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和財務信息披露規則,但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在收入、長期股權投資與企業合并、金融工具、資產減值、所得稅、非經常性損益等方面,存在會計處理或財務信息披露錯誤。
具體來看,收入相關問題包括未恰當識別履約義務并計量收入;對適用時段法確認收入的條件理解不正確,如未能恰當判斷客戶是否能夠控制企業履約過程中在建的商品,未能恰當判斷是否具有合格收款權;對商品控制權轉移時點的判斷不正確;項目設施建設收入確認不符合相關業務經濟實質;未恰當判斷主要責任人和代理人;質量保證會計處理不正確。
長期股權投資與企業合并相關問題包括附回售權股權投資的分類不正確;企業合并認定不正確;企業合并中的業績補償條款會計處理不恰當;未恰當確定合并范圍;處置子公司會計處理不正確。
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相關問題包括永續型融資工具分類不正確;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分類不恰當;逾期借款的后續計量不正確;未恰當計量流通股股票投資的公允價值;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處理不恰當。
資產減值相關問題包括應收款項預期信用損失計量不恰當,包括未恰當考慮應收租賃保證金可抵扣租金的合同權利,錯誤地考慮了不屬于合同條款組成部分的信用增級所產生的現金流量,計量應收賬款壞賬準備時錯誤考慮了貨幣時間價值損失,未恰當劃分信用風險特征組合,未能恰當計提已逾期的長期應收款項壞賬準備等;存貨跌價準備的計量不正確;資產組的確定或變更不正確等。
針對上述問題,證監會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梳理審閱發現的上市公司問題線索,及時跟進并按規定進行后續監管處理。二是就監管工作中發現的典型問題,組織召開年度會計監管協調會,統一監管口徑。三是密切跟蹤市場熱點難點會計處理問題,繼續以案例解析等形式加強實踐指導,提升資本市場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和財務信息披露規則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證監會強調,上市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應高度重視會計監管報告中提出的問題,及時改正財務報告中存在的錯誤,穩妥做好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相關工作。(程丹)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