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編寫 吳琦
近些年,權益市場主要表現波動,債券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變成基金管理公司重點布局方向。但是,伴隨著行業競爭愈加激烈,債券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兩大類商品也成為了減費中堅力量。
2023年7月,證券基金領域利率改革創新工作計劃方案一經發布,公募基金組織馬上回應。在之后的短短的2個月的時間內,公募基金組織掀起一波減費浪潮,絕大部分的公募基金組織均發布減費公示,涉及到減費資管產品總數約為全市場總數的三分之一。
從整體上看,積極權益基金管理費率廣泛從1.5%降到不超過1.2%,托管費率廣泛從0.25%降到不超過0.2%。本次證券基金利率改革創新,稱得上證券基金有史以來危害最大的一次利率調節。
在主動權益基金管理費率廣泛降到1.2%、托管費率降到0.2%后,股票基金減費步伐并沒有停住。
2024年至今,還有44一只基金調降了管理費率、39一只基金調降了托管費率,在其中大部分股票基金減費是管理行為。
實際類型來看,債券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是近年來社會化減費的中堅力量。
債券基金融合債券型基金公告顯示,決定自2024年3月21日起,管理費率由每一年百分0.6降低為百分0.3,托管費率由每一年千分之二降低為千分之一,降低之后的基金管理費率及托管費率均小于同類產品股票基金平均利率程度。
3月8日起,同是債券基金的中信保誠雙盈債券型基金降低基金的管理費率及托管費率,年管理費率由0.7%降低至0.5%,年托管費率由0.2%降低至0.15%。
偏債混合基金天弘招添利也在3月份公布,將基金的管理費由0.60%年費率降低為0.40%年費率,基金管理費由0.15%年費率降低為0.12%年費率。
針對利率本身就已經極低的指數基金來講,一再的放低利率,或代表著商品收入乃至無法涵蓋經營成本。
工銀滬深指數300ETF、工銀滬深指數300ETF聯接基金決定自2024年2月8日起降低管理費用和管理費。工銀滬深指數300ETF的管理費年費率由0.45%降低至0.15%,管理費年費率由0.1%降低至0.05%,工銀滬深指數300ETF連接基金的管理費年費率由0.45%降低至0.15%,管理費年費率由0.1%降低至0.05%。
除此之外,在今年的調降管理費率的指數基金也有景順長城創業板股票50連接、景順長城創業板股票50ETF、華寶標普中國A股收益機遇、廣發銀行中證1000ETF等。
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的股票基金減費的兩派是公募基金產品中單一化最嚴重的2個基金種類。
尤其是近年來債券基金和指數基金飛速發展,商品產品同質化日益突出。
現階段,債券基金數量達到3500只,指數基金數量達到1500只,單一化水平都較高?!肮蓟鸸潭ㄊ找娼洜I規模近些年大幅度擴大,做到前所未有的巨大經營規模?!币晃还淌胀顿Y主管曾經在接納證券日報編寫采訪時說,固收投資也面臨著投資建議趨同化、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實際問題。
為了實現投資人多元化的需求,只有提高健全投資框架和交易方法、加強多樣化理財規劃、協調好資產端和負債端管理方法才能適應市場發展,固定收益市場發展正處在大變革時代,這是一個長期性課題研究。
“適度的同質競爭有益于領域適者生存,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但過度單一化加重了投資人的挑選風險性,也可能會帶來惡性價格競爭,并為基金托管人帶來很大的生存壓力、擴大領域窩里斗?!本┏且晃换鹪u價人員接受編寫采訪時說。
在采訪人士看來,資管產品產品同質化越來越激烈,一方面是行業從迅速發展走高質量的發展經歷過的必定全過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實際業務中存在的一些待破解難題。
如今年參加減費的工銀滬深指數300ETF、廣發銀行中證1000ETF追蹤的指數均是銷售市場最為主流的寬基指數,這也注定追蹤這種指數ETF可能面臨劇烈的同場比賽。如追蹤滬深指數300指數ETF數量達到20只,跟中證1000指數ETF數量達到10只。
同質化現象被稱之為股票基金積極減費的主要原因之一。一部分同質化比較嚴重、特點不獨特基金迫不得已銷售機構、投資人等工作壓力,挑選調降基金利率。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