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黨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定之一。作為混合所有制產業投資與資產管理平臺,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新興資產治理和業務發展的根本遵循。公司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重要作用,積極探索既符合資產管理行業特點,又適應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和公司治理要求的發展之路,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公司高質量發展。
一、黨建引領促發展 服務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中國新興資產黨支部站在新時代黨的建設高度,緊跟國家最新政策及市場導向,以公司發展為目標,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混改企業中“引方向、重協調、促發展”作用。面對國內資本市場的新變化和重大業務機遇,公司積極加強投行投資、并購重組業務布局,通過破產重整、并購重組等方式化解企業風險,實現價值修復和提升,助力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積極盤活存量資產,充分發揮私募基金靈活機制以及專業投資優勢,助力不動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聚焦醫藥與醫療科技、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等新興產業的股權投資,重點關注“卡脖子”核心技術攻堅與突破,助力科技自立自強。
二、引進領軍型人才 全面提升企業隊伍水平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國新興資產黨支部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將人才強企作為關鍵一環,充分發揮人才作為第一資源的作用,多措并舉不斷在人才引進上下功夫,打造梯次合理的戰略人才隊伍。以更加積極、開放的人才引進政策,形成更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領軍型人才的不斷加入為公司帶來新的業務增長點。此外,公司注重引導人才學深悟透黨的創新理論,推動人才政治素質與業務發展雙融雙促,引導其爭做堅定的愛黨愛國者,以高質量黨建凝聚、引領、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三、完善市場化機制,優化人才發展激勵
混合所有制改革讓中國新興資產更加靈活地調整經營戰略,提高公司對市場需求的應變能力。為充分貫徹“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市場化用人理念,公司建立責權利對等、結果導向的考核管理機制和市場化業務激勵體系,有效調動業務團隊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確保了目標責任壓實到崗、到人。通過廣泛收集意見,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優化考核管理制度,形成系統化考核體系,促進干事創業、奮發有為、創先爭優的良好局面,營造價值共創、價值共享,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企業發展文化。
四、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樹立示范效應
中國新興資產黨支部堅持在企業發展中高擎紅色旗幟,突出“先鋒引領”聚共識,筑牢混合所有制根魂,引領企業文化導向。在支持國家教育事業的征途上,中國新興資產黨支部始終懷揣感恩之心,努力踐行“服務國家戰略,服務新興產業”的使命,積極服務國家公益事業,用實際行動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踐行央企混改企業社會責任,把履行社會責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在行動上。黨支部成員幫團扶貧,共赴西部省市支援當地教育事業,捐贈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助力當地學生逐夢前行,用實際行動弘揚中華民族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良傳統,推動當地教育高質量發展。
五、強化黨風廉政建設,筑牢底線意識
中國新興資產黨支部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將黨風廉政建設融入全面從嚴治黨、員工管理、業務發展、內控合規等日常經營管理工作方方面面,壓緊壓實主體責任,把全的要求、嚴的基調、治的理念落實到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的構建之中。每月至少召開一次主題黨日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廉潔文化宣傳教育活動,如書記講黨課、觀看警示片、參觀愛國教育基地等,做到警示教育常態化,抓在經常,融入日常,不斷推進廉政教育文化建設,促進廣大黨員主動學廉、知廉、守廉、倡廉。
黨建做實了就是戰斗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中國新興資產黨支部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繼續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堅持以黨建引領,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不斷向市場化、專業化資產管理公司邁進,爭創混改示范企業,踐行初心使命,積極擔當作為,實現公司高質量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新征程上譜寫中國新興資產奮進新篇章。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