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奔騰向前的長河中,總有一些名字,如北斗七星般錨定方向,讓后來者在追尋真理的航程中,始終能觸摸到精神的坐標與力量的光源。中國數學機械化研究的奠基人、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吳文俊院士,便是這樣一位足以讓時代銘記的卓絕開拓者——他不僅用智慧在人工智能的荒蕪地帶劈開新路,更用赤子之心在祖國的科技版圖上種下希望。
吳文俊院士之名,早已超越個人身份的象征,成為一種感召后學的精神力量。它呼喚著我們堅守初心,勇擔“科技強國”使命;也激勵一代代科研工作者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在科技報國的征途中繼續譜寫新的輝煌。
圖片來源于網絡
闖入“無人區”,從拓撲學到數學機械化的跨越
在吳文俊院士的科研生涯中,他始終敢于闖入“無人區”,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作為享譽世界的數學家與中國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他以卓越的智慧與前瞻的視野,在拓撲學、數學機械化、中國數學史等領域,樹立起一座座不朽的豐碑。
在拓撲學領域,吳文俊院士先后提出“吳示性類”“吳公式”等研究成果,為國際代數拓撲學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些成果至今仍被國際同行廣泛使用。然而,他的探索腳步并未就此停歇。
20世紀70年代,計算機時代初現曙光,吳文俊院士便敏銳地察覺到其巨大的發展潛力。受計算機與古代傳統數學的啟發,他毅然轉向新的研究方向,開始攀越學術生涯的另一座高峰——數學機械化。當時電子計算機在國內尚未普及,吳文俊院士只能依靠紙筆進行繁復推演。直到中國科學院數學所引入計算機后,他又從零開始學習編程。正是憑借這般日復一日的扎實研究,吳文俊院士提出了用計算機自動證明幾何定理的有效方法,被國際學界譽為“吳方法”。這一革命性成果,不僅從理論層面將中國古代數學的算法思想推進至現代階段,更在實踐上為人工智能領域的自動推理、智能決策等關鍵分支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圖片來源于網絡
吳文俊院士敢為人先、終身探索的精神詮釋,也是“吳文俊獎”設立的初衷——既為傳承大師的學術衣缽,更為激勵一代代科研人勇攀高峰。
不止于榮譽,“吳文俊獎”如何照亮AI創新之路
為紀念吳文俊院士的卓越成就、弘揚其科學精神,2011年,經國家科技部批準,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發起主辦的“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正式設立。該獎項涵蓋人工智能科技成就獎、科學貢獻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青年科技獎等多個類別,為不同層面和領域的科研人員提供了展示成果與獲得認可的平臺。
作為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核心學術團體,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憑借深厚的行業積淀、廣泛的影響力以及對人工智能發展趨勢的精準把握,確保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從設立之初就具備高起點、高規格——該獎項是我國智能科學技術領域唯一以享譽海內外的杰出科學家吳文俊院士命名的科技獎項,被譽為“中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代表著人工智能領域的至高榮譽。
十四年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見證了我國人工智能從艱難追趕到并駕齊驅、再到局部引領的波瀾壯闊的歷程?;赝恋榈榈墨@獎名錄,每一位杰出學者,都是吳文俊院士科學精神在新時代的生動寫照。
2018年,首屆吳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獎授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陸汝鈐研究員。作為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開拓者之一,陸汝鈐院士在人工智能、知識工程和基于知識的軟件工程方面成就斐然,其主導的“大知識工程”研究至今影響深遠。
第八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最高成就獎獲得者陸汝鈐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張鈸教授因在人工智能理論與機器人技術方面的突出貢獻獲獎,他所創建的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為我國AI領域重要的科研與人才培育高地。
第九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最高成就獎獲得者張鈸
2020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名譽理事長李德毅憑借智能駕駛等國際領先成果折桂,相關技術已在多地進行實際場景應用,推動智能交通跨越發展。
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最高成就獎獲得者李德毅
2021年,榮獲吳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獎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潘云鶴教授,其提出的“人工智能 2.0”新方向,明確了AI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技術路徑,為行業發展提供重要指引。
第十一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最高成就獎獲得者潘云鶴
2022年,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教授憑借在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領域的長期深耕而獲獎,其團隊研發的智能感知技術在安防、醫療等多個場景成功落地,展現了扎實的創新能力。
第十二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最高成就獎獲得者鄭南寧
202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高文教授因在視頻編碼與智能媒體領域的杰出貢獻獲此殊榮,他所主導的多項技術標準被采納為國際通用規范,顯著增強了我國在該領域的話語權。
第十三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最高成就獎獲得者高文
至2024年,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徐宗本教授榮膺科技成就獎(原最高成就獎),以其在機器學習優化算法等領域的奠基性探索,延續了這一獎項的學術光輝與權威影響力。
第十四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科技成就獎獲得者徐宗本
從基礎理論的重大創新,到關鍵核心技術的艱難突破,再到賦能百業的成功產業化實踐,這些獲獎者不僅奠定了中國人工智能研究的學術基石,更是推動技術走出實驗室、走向產業,真正惠及國計民生。
當前,我們正站在智能革命的潮頭。“吳文俊獎”始終銘記那些理應鐫刻于時代豐碑的名字,亦致力于嘉獎深耕實干、以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產業落地與進步的探索者。如今,新的機遇正悄然開啟,備受矚目的2025吳文俊人工智能創新大會即將召開。大會期間,將圍繞人工智能的前沿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發展等多個主題展開深入研討和交流。同時,2025年度“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申報工作也全面啟動。作為發起者和主辦者,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將繼續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為所有懷揣夢想、銳意創新的科研工作者搭建最好的展示平臺。
傳承之火,生生不息。誠邀每一位AI創客攜引領時代的卓越成果,角逐這一行業至高殊榮。讓我們匯聚在“吳文俊精神”的旗幟下,共同參與并締造中國人工智能更加輝煌的未來。
獎項申報指引如下:請訪問“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官方網站(https://www.wuwenjunkejijiang.cn),仔細查閱最新版《申報指南》與《推薦工作手冊》,并嚴格按流程完成線上申報。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