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大勇
在中國民航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上海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波音787機長、航空飛行技術專家裴佩彥以其深厚的理論功底、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前瞻性的技術創新,為民航業安全運行與人才培養作出了突出貢獻。作為兼具飛行實踐與科研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裴佩彥始終致力于將飛行技術底層邏輯與前沿科技相結合,推動飛行安全管理的科學化、智能化轉型,其研發成果已成為行業技術升級的重要參考。
裴佩彥的職業生涯始于飛行實踐,但他的成就遠不止于此。1998年5月,他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桑福德COMAIR航空學院舉行的飛機培訓中圓滿完成規定的學習計劃,獲得商業飛行員資格。隨后,1998年7月他從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畢業后,進入中國東方航空公司、西藏航空公司等航司執飛多種機型,積累了豐富的飛行經驗,涵蓋了高原航線和國際航線的全場景操作。這段長達二十余年的飛行經歷,為他后續開展飛行技術研究提供了獨特的實踐視角。他深刻認識到,飛行安全不僅依賴于飛行員個人的操作能力,更需系統性技術支撐與標準化評估體系。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他將航空動力學原理、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開創性地構建了多項飛行安全技術平臺。
縱觀飛行安全技術創新領域,裴佩彥的貢獻具有顯著的行業引領性。其中,2022年研發的“飛行數據實時監測與智能診斷系統”,突破了傳統飛行安全監控的滯后性瓶頸,通過實時采集并分析飛行參數,實現了對飛行狀態的毫秒級診斷與風險預警。該系統將異常識別準確率提升至98%以上,為航空公司前置化安全管理提供了關鍵技術工具。2023年問世的“融合氣象智能預報的飛行決策優化系統”則進一步解決了復雜氣象條件下飛行決策的難題,該系統整合多源氣象數據與歷史飛行案例庫,可生成動態優化航路建議,顯著降低了天氣因素導致的運行風險。這些成果在實際運行中驗證了其技術價值——據應用航司統計,相關系統使飛行人為差錯率同比下降32%,成為護航民航安全的“數字副駕駛”。
在飛行訓練現代化轉型的道路上,裴佩彥以其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展現了非凡的學術造詣。他敏銳察覺到傳統飛行技能評估中主觀性過強的痛點,于不久前發表了論文《飛行訓練中起飛降落技巧的量化評估體系構建研究》,為航空訓練領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和方法創新。該研究通過層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綜合評價法(FCE)構建了一套科學、客觀的量化評估體系,有效解決了傳統飛行訓練評估依賴主觀經驗的局限性。其提出的多維度指標框架(如起飛姿態控制、降落對準精度等)為航司和航校提供了標準化訓練評估工具,顯著提升了飛行訓練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該成果推動了飛行訓練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的轉型,通過實際驗證證明了其在提升飛行安全性和訓練效率方面的實用價值,對行業人才培養和安全管理具有深遠影響。
作為行業技術領軍人物,裴佩彥始終強調“技術賦能安全,創新服務一線”的理念。秉持這一創新思維,他基于20年波音737、空客A330等主流機型的18275小時安全飛行記錄,創建了包含"人-機-環協同控制理論"在內的技術標準體系,使可控飛行異常事故征候發生率下降45%。中國民用航空華東地區管理局在授予其安全飛行銀質獎章時特別指出:“裴佩彥同志將飛行實踐升華為技術創新,其實踐對行業安全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義?!?/p>
從飛行員到飛行技術專家的跨越,裴佩彥用科技創新詮釋了當代民航人的使命擔當。在他看來,安全是民航業的生命線,而技術進步是守護這條生命線的核心力量。面對未來,他正全力攻關“下一代智能飛行輔助系統”項目,探索數字孿生技術在飛行全流程中的應用。正如他在獲得“2023新時代中國航空飛行技術領域領軍人物”領獎時所言,飛行安全沒有終點,唯有持續突破技術邊界,才能為民航強國建設夯實根基。這一信念,恰是裴佩彥作為航空飛行技術專家的最好注腳。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