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由住建部發布的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范》正式實施,對“好房子”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益激勵的市場競爭下,如何在提升項目品質的同時智控項目成本、保證項目利潤,進一步擴大企業核心競爭優勢?這成為工程總承包企業亟需思考的課題。
在此背景下,6月13日,由中國圖學學會土木工程圖學分會主辦、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聯達)等單位承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城市規劃和建設局與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支持的第十二屆BIM技術國際交流會示范項目——數字橫琴 ·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彩棠苑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下稱彩棠苑項目)觀摩活動成功舉辦。
此次觀摩活動“大咖”云集,旨在通過政府指導、學界引領、企業實踐的多方協同,為業界同仁搭建數字化技術實踐應用的研討交流平臺。
中國圖學學會常務理事兼土木工程圖學分會主任委員高承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城市規劃和建設局建設工務署署長莫垂道、專家顧問吳東偉,第二屆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席設計大師孫占琦,中建科技集團華南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總經理張紹棟,設計副總監張佳琳,設計研發中心副總建筑師戴瓊,BIM數創中心主任魏時陽,廣聯達助理總裁劉禹、房建BIM產品線副總經理譚喜峰、設計產品業務專家佟新等出席觀摩。
此外,活動還聚集了來自全國多地的先鋒設計企業代表,共同交流學習先進經驗,探索數智建造的創新路徑。
領導致辭:點明行業轉型發展方向
觀摩活動伊始,中國圖學學會常務理事兼土木工程圖學分會主任委員高承勇致開場辭,代表觀摩活動主辦方向各承辦、支持單位致以誠摯感謝,并向參加觀摩的業界同仁表示熱烈歡迎。
他強調,本次觀摩聚焦彩棠苑項目實踐,不僅是對建筑信息化領域“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推動跨區域工程管理標準銜接的重要嘗試,希望行業同仁能夠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共同推動BIM技術在工程建設中的深度應用,為建筑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城市規劃和建設局建設工務署署長莫垂道在致辭中介紹到,在彩棠苑項目建設中,工務署以BIM技術為紐帶,首次將港式清單與內地裝配式建造體系深度融合,既響應了國家對智能建造的戰略要求,更探索出了一條“政策適配、技術適用、管理適度”的琴澳協同路徑。
他表示,彩棠苑項目的實現充分證明BIM技術既是提升工程品質與效率的關鍵工具,更是促進區域產業協同與融合發展的堅實橋梁。
中建科技集團華南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總經理張紹棟代表彩棠苑項目承建方發表致辭。
他表示,中建科技集團始終將企業發展與區域重大戰略緊密結合,在粵港澳大灣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等國家戰略前沿陣地參與打造了一批標桿項目。未來,中建科技集團將在技術標準共建、創新場景落地、人才聯合培養等領域與行業伙伴深化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建筑業現代化發展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
廣聯達助理總裁劉禹對觀摩活動主辦、支持單位表示感謝,并歡迎全國各地觀摩嘉賓的到來。
他在致辭中表示,廣聯達已與全國1400余家設計單位取得合作,落地3500余個國產化數維的實際項目,助力合作伙伴建立設計端的項目經濟性控制能力,通過保障設計質量有效控制設計變更,提升項目整體效益。此外,廣聯達深度參與彩棠苑等項目的一線場景,在實際應用中將技術工具與企業管理經驗融合,形成可復制的解決方案和數字化管理經驗,逐步發揮標桿項目在行業內的影響力,為行業轉型提供了有益參考。
分享交流:共解“他山之石”破局密碼
在項目建設中,如何確保設計與施工的精準銜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城市規劃和建設局建設工務署專家顧問吳東偉向觀摩嘉賓帶來《BIM圖模一致性審查經驗總結與展望》主題分享。
他介紹到,BIM圖模一致性審查可有效解決各專業分離設計審查模式下導致的施工圖準確性不足問題,彩棠苑項目通過圖模一致性審查過程高效識別設計問題,顯著提升了設計質量和模型準確性,減少了施工階段的潛在變更和返工風險。同時,基于BIM數字設計模型進行實時限額設計,改結果控制方式為過程控制,可有效保障設計成果的經濟合理性。
中建科技集團華南有限公司BIM數創中心主任魏時陽以《國產BIM軟件的“用起來”與“走出去”》為主題,向觀摩嘉賓分享了技術創新與區域融合的雙重價值。
他提到,當下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產BIM軟件是保障建筑領域全生命周期數據安全與產業鏈自主可控的必然選擇。在國產BIM的“用起來”方面,可聚焦設計、成本、施工三大場景的具體落地路徑,實現“好房子”建設全生命周期的應用;在“走出去”方面,港式清單更適配設計成本一體化方案,目前國產軟件以可覆蓋大部分港澳應用場景,國產BIM及服務的終極目標是完成從技術追隨者到規則制定者的身份轉變。
EPC項目如何實現設計與成本的高效協同?廣聯達設計產品業務專家佟新帶來《設計算量一體化項目案例分享》。
他介紹到,建筑行業“由增轉存”,設計品質、項目成本雙優刻不容緩。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打通施工圖設計、優化設計方案比選、限額指標復核、圖紙修正、預算編制、預算調整、設計變更控制等七大項目全過程設計與成本相互作用的關鍵場景,基于國產自主BIM平臺,可通過專業設計、數據協同、即時出量、一模多用等實現設計品質和項目經濟性雙提升,為“好房子”建設和建筑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在隨后的研討環節,觀摩團嘉賓圍繞BIM圖模一致性審查應用、國產BIM技術在設計企業的落地路徑等話題進行了探討與交流。
通過交流,嘉賓們不僅增進了對工程總承包企業和總包下屬設計院數字化轉型路徑的了解,還為未來的合作、發展等帶來了新的啟示與思路。
分享交流環節最后,第二屆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建科技集團首席設計大師孫占琦為大家帶來總結寄語。
他表示,BIM的核心是信息,行業推廣BIM技術的過程中,一是要挖掘“信息”這個金庫,充分發揮數據和信息的作用;二是要根據針對性輸出BIM信息,擴大BIM應用范圍與效果;三是要融合BIM、AI等技術,向參數化等方向發展。相信在各個領域的技術人員的創新努力之下,BIM技術的研發應用將會“更上一層樓”。
項目觀摩:學習智慧建造實踐經驗
隨后,觀摩團嘉賓來到彩棠苑項目展覽廳,深入了解彩棠苑項目造價改革試點、國產BIM技術應用、標準化設計等亮點,以及新型建筑工業化應用等情況,近距離感觸中建科技集團以數字化技術賦能EPC項目全產業鏈升級的創新實踐。
據介紹,彩棠苑項目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后,粵澳雙方“共商共建”的省重點項目。該項目借助國產BIM技術實現全專業協同設計,以及設計算量等階段的一體化推進,有效實現項目整體品質提升和成本管控,為攻克項目難點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次觀摩為眾多工程總承包企業、總包下屬設計院搭建了交流融合、互學互鑒平臺,通過中建科技集團的經驗分享與觀摩嘉賓們的智慧碰撞,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新范本和新思路。
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已進入深水區,未來,廣聯達始將攜手更多行業先鋒企業,持續以客戶價值為原點、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生態共建為路徑,用科技賦能每一個工程項目,共同推動建筑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作者:馮晨)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