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可信區塊鏈實體資產可信上鏈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正式立項并啟動撰寫,作為首個RWA上鏈技術規范,標志著實體資產 RWA 邁入標準化新階段。該《規范》由中國信通院和螞蟻數科牽頭發起,中移物聯、英臻科技、創維光伏、協鑫能科、杭泰數智、天合富家、廣和通等近20家公司參與編寫。其針對制造設備、能源設備等實體資產上鏈場景,首次系統性提出數據上鏈的全流程技術框架,為萬億美元規模的RWA市場構建可信數字基座。
據了解,該《規范》基于螞蟻數科的業務實踐演化而來。該公司提出的 RWA 資產上鏈技術方案“Antchain Inside”,已在充電樁、光伏以及換電資產中成熟應用。業內人士指出,上鏈規范的立項,相當于為實體產業發展 RWA 提供了一套成熟可驗證的“類 5G 標準”,也標志著中國在全球 RWA領域正成為規則的制定者。
《規范》提出,RWA 背后所映射的資產產量數據應直接從認證的 IoT設備上獲取,確保數據真實可信;而運營數據應能夠和 IoT 數據互相驗證,同步確認其真實性,這是《標準》針對 RWA 資產準備“上鏈”的重要前提。此后,設備源頭數據和業務數據經過驗簽并確認無誤后,在區塊鏈上流轉,數據傳輸過程可追溯,防止篡改,從而實現現實世界資產到鏈上數字資產的映射。
具體來看,設備“上鏈”數據需要同時滿足“完整性”、“有效性”和“及時性”,IoT 數據要能夠完整地反饋設備狀態和產量信息,運營數據要能完整地反饋運營結構,數據內容應能夠真實反饋當前資產的狀態并按照約定頻率及時上送。在此過程中,數據上鏈設備需要提前經過認證,并被賦予唯一的“身份認證”標識,正式注冊為可信設備,而設備上鏈往往通過內置可信 SDK 的方式進行,包括在設備微控制單元(MCU)、模組、芯片、硬件端OS系統等硬件側。
RWA(Real World Assets-tokenization),是指資產權益以數字形式(Token)在區塊鏈上進行存儲、流轉和交易的一種形式。相較于實物資產確權難、交易難的問題,RWA 可以把實物資產進行數字化和標準化, 借助全球區塊鏈網絡的互通性可以給現實資產帶來更多的流動性,降低資產融資的成本。
據波士頓咨詢集團報告,到2030 年,代幣化資產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6 萬億美元。據了解,目前海外主要以債券、基金等為 RWA 標的,國內更多聚焦在能源產業,通過 RWA 助力國內綠色資產與境外資金高效連接,實現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產業。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于去年推出Ensemble項目沙盒,探索不同代幣化資產的用例,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是其主要方向之一。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