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信用卡市場深度重構的一年。
一方面,去年7月“信用卡新規”全面實施,商業銀行不再單純追求發卡數量、客戶規模等單一考核指標,為信用卡業務跑馬圈地戴上了“緊箍咒”;另一方面,權益縮水、停發聯名信用卡、卡中心關停等現象愈發普遍。
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之下,信用卡行業整體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收縮態勢。但是,仍有部分銀行憑借高效的運營管理,在業務成果上展現出諸多可圈可點之處 。
2024年,平安信用卡交出了一份“質量提升”的答卷——信用卡流通戶數4692.61萬戶,總消費金額2.32萬億元,其中線上消費占比同比提升5.0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率同比下降了0.21個百分點至2.56%。不良率連續三個季度下降,這說明“最差的時候”或許已經過去了。
最近兩年,平安銀行主動壓降風險資產的規模,特別是在零售業務方面。這一“降風險、提質量”的戰略短期內雖犧牲了規模,但換來了資產質量的長期改善,為未來的發展減輕了包袱。
在17日舉行2024年業績發布會上,平安銀行行長冀光恒表示,零售業務在高風險業務的調整上取得了顯著進展,銀行逐步降低了高利差、高風險產品的比例,轉向更加穩健的產品結構。
隨著消費市場復蘇預期增加、行業調整逐漸向好的方面發展,平安信用卡產品權益升級,以及客戶分層經營成效釋放,2025年有望迎來恢復性增長周期。
更注重“高質量增長”
2024年,信用卡市場歷經深度重構,轉型、變革與調整成為貫穿全年的關鍵詞,信用卡發卡量以及交易規模均呈現下降的趨勢。
央行近日發布的《2024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2024年末,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共計7.27億張,同比下降5.14%,與2023年相比,存量信用卡總規模減少了約4000萬張,降幅創三年來新高。
與2022年第四季度8.07億張相比,信用卡發卡量已經連續九個季度持續下降,累計減少8000萬張,全行業發卡規模已經倒退到了2019年末的水平。
這一下跌,背后隱藏著多重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一方面是由于市場漸趨飽和,獲客難度不斷加大,銀行不僅要投入高額的營銷成本,還需承擔較高的經營成本。
另一方面,監管政策的持續收緊以及各種外部因素的綜合影響,也促使銀行必須重新審視信用卡業務的發展策略,從追求規模擴張轉向注重存量經營與精細化管理,也就是“高質量增長”。
事實上,前些年信用卡高歌猛進,帶來的B面是,風險也在逐漸累積。不良率出現明顯的攀升趨勢,給銀行的資產質量帶來了極大的壓力。不少銀行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部分銀行也在主動壓降規模,出清歷史包袱。
平安信用卡就是典型。與行業調整的整體情況類似,2024年,信用卡流通戶數4692.61萬戶,總消費金額2.32萬億元,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不良貸款率繼續下降,從2023年末的2.77%降至2024年末的2.56%。
從那些更能體現業務價值的維度來看,平安銀行信用卡線上消費占比同比提升5.0個百分點,信用卡循環及分期日均余額占比同比提升0.7個百分點。在主動降速之后,業務質效跑出了加速度。
在行業競爭加劇、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平安銀行信用卡收緊次級客群授信、壓降高風險客戶,聚焦優質客群意味著戰略上做出取舍,做大優質存量、壓縮風險存量,這必然伴隨著暫時性的規模收縮。
但是包袱減少,意味著未來能夠輕裝上陣。行業的調整始終會有結束的那一天,伴隨著資產質量的逐漸好轉,平安銀行信用卡已經為未來的恢復性增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增量與存量并舉
信用卡進入存量時代是一個共識,如何對存量客戶進行精細化經營、提升活躍度,考驗各家銀行的經營能力以及科技能力。但并不意味著不發展新客戶,而是更加注重品質客戶的獲取。
2025年,隨著政策端對消費的持續加碼及內需復蘇預期升溫,平安信用卡正以產品權益升級、存量客戶深耕與精準獲客三大引擎,重啟增長引擎。
平安信用卡以產品及權益升級作為切入點,精準剖析客戶需求,而后策劃精準且高質量的營銷活動。這一系列動作不僅助力品牌建設,更在消費場景層面,憑借服務優化與場景拓展的雙重策略,加深與用戶的互動,最終贏得客戶的認可。
1.產品權益升級:精準匹配消費需求
對于用戶而言,差異化服務尤為關鍵,以客戶為中心、以消費需求為導向的服務性驅動的“精耕細作”時代已然開始。
在產品端,平安信用卡沒有盲目地對產品和服務進行升級,而是把升級方向更聚焦在了年輕和有車一族等高價值客群。針對車主群體上線了全新萬事達好車主卡,國內國外都能用,四個年費版本帶來最高價值7200元的月享權益好禮以及高端出行保障。
比如,平安留學生卡上線“留學無憂PLUS權益包”,在現有留學生信用卡產品基礎上,對學業、健康、消費、出行四大權益進行了升級,以一站式留學金融服務和海外安全保障抓住留學生和留學家庭的心。
在境外活動方面,平安銀行信用卡全面升級了“平安出發 品鑒世界”境外活動品牌,以“全球88折,玩點地道的”為主題將權益優惠由亞洲擴展至全球,帶來消費88折返現、首刷返現、簽證優惠、保險贈送等權益活動。
2.存量客戶深耕:打開創新空間
隨著市場飽和度不斷提高,想要大規模開拓新客戶,所需成本越來越高,銀行不得不將目光轉向深耕存量客戶。無論是在單卡貢獻度、客戶體驗還是口碑營銷方面,老客戶的維系與挖掘更是一座“富礦”。
如果說精細化客群經營是平安銀行信用卡提質調優的聚焦點,那么場景化生態就是創新求變的覆蓋面。
具體來看,在線下場景,平安信用卡升級“天天88”系列活動,在全國超1500個商圈開展屬地客群經營,并在平安口袋銀行APP開展“8.8元購”精選商品優惠購活動,為客戶帶來便捷優惠的購物體驗。
聯合贊助天王演唱會等活動,則是在回饋用戶的同時旨在加深與消費者的情感紐帶,強化情感連接。
這一系列活動的核心邏輯在于,平安銀行信用卡深化與用戶在不同場景的連接,并通過一系列運營活動提升客戶的活躍度與粘性,同客戶交朋友,并提供更多場景的陪伴,增強從品牌到業務層對客戶的溫情關懷。
3.精準獲客:線上線下雙渠道發力
信用卡業務從增量發展到存量發展,發展新客戶的步伐也并未停止,但是在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的背景下,如何有針對性的獲客確實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場景化獲客是平安信用卡線上數字化獲客的重要策略。在消費場景方面,與電商平臺深度合作,如在京東、淘寶等購物平臺,用戶在結算時可看到平安信用卡的優惠,如滿減活動、免息分期等,吸引用戶在購物過程中申請并使用信用卡。
平安信用卡也在B站、小紅書等廣受年輕人喜愛的平臺上精耕細作,通過品牌數字化虛擬IP“安可”,與用戶進行互動;B站官方賬號“平安銀行信用卡”已經成為B站信用卡行業粉絲TOP1賬號,為金融品牌打入年輕圈層提供了優秀范例。
此外,對公業務依托豐富的企業客戶資源與多樣化的業務合作場景,為信用卡業務提供了廣闊的獲客渠道。平安銀行對公和零售業務相互配合、協同發力下,信用卡業務得以精準獲客。
此外,以科技見長的平安銀行也在關注“AI+金融”的應用落地。隨著AI技術的迅猛發展,通過AI對海量用戶數據進行分析,深度挖掘潛在客戶特征,構建更精準的用戶畫像,從而實現更精準的產品推薦與營銷活動策劃。
結語:
從規模暫時性的減少到發展質量提升,平安信用卡用兩年時間完成了戰略蓄力和變革。
平安信用卡的調整路徑具有行業標桿意義,通過犧牲短期規模增速換取資產質量的改善,為后續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其生態化經營模式在存量競爭時代展現出獨特優勢。
隨著消費市場回暖與產品創新落地,平安信用卡能否在2025年實現規模與質量的雙重突破?答案或將在行業復蘇中揭曉。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