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著“專家”外衣的賬號很難在抖音賺錢了。
7月22日,抖音發布《關于虛假人設的治理公告》。公告顯示,近期平臺發現,有少數“自媒體”策劃虛假人設,在個人簡介和發布內容中,自稱為名企高管、專家或者自封不可查證的“大師”,以夸張或虛假的身份,博取用戶信任,進而將用戶引流至第三方平臺變現。
抖音稱,上述行為嚴重違反了平臺規則,可能導致其他用戶遭受經濟、情感損失。請相關賬號自查自糾,及時修改、刪除不當個人簡介和內容,或者根據平臺認證要求,提交可信材料進行認證。平臺將于即日起開展專項治理,對發現的違規賬號,將采取包含重置昵稱/個人簡介、下架視頻、取消營利權限、搜索不收錄、禁止關注、封禁賬號在內的措施進行治理。
而關于“虛假人設”的策劃,抖音也在公告中點明了此次治理的重點:
一、無法核實的專業成就:以“國家某某活動評審”“某某重要考試命題人”等各類專業身份自我介紹或發布內容,但相關專業成就無法查證也無法提供可信證明。
二、無法核實的高管身份:以“央企二十年組織人事經驗”“大廠總監”“企業家”“商會主席”“某某模式創始人”等各類身份自我介紹或發布內容,但相關頭銜無法查證也無法提供可信證明。
三、無法核實的業績:自稱有“成功幫300+企業營業額翻倍”“帶領100萬寶媽兼職致富”“世界500強背后的培訓師”“孵化3000家企業”“撮合5000情侶復合”等業績,但無法查證也無法提供可信證明。
四、自封無法驗證的“大師”:以“兩性關系教父”“婚戀專家”“創業導師”“情感心理咨詢師”“人生導師”“失戀挽回大師”“靈性療愈上師”“骨灰級婚姻拯救師”等身份自我介紹或發布內容,但相關頭銜無法驗證,也未獲得社會廣泛認同。
事實上,這不是抖音第一次對于“假專家”出招。去年6月30日,抖音就曾發布規定,針對部分自媒體賬號通過“發布同質化內容”“打造虛假人設”等方式博取流量和粉絲關注的不當行為,抖音對其進行“粉絲精準抹除”“限制賬號被關注”等處罰。今年3月25日,抖音又專門治理了有關“厚黑學”、“偽成功學”等賬號,嚴禁此類賬號通過私董會、培訓班等方式進行變現。
新規發布后,界面新聞在抖音搜索發現,目前平臺還未對簡介中包含上述信息的賬號進行批量封禁,而對于這類賬號的身份和介紹,也很難有明確的查證方式。但新規更明確地指向了四大類別,其帶來的影響,或會讓一些“假專家”失去變現的機會。
短視頻內容發展至今,抖音平臺的用戶已經遍布全國,畫像也更為多元。《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已經達到10.26億人。因而在內容生態方面,這類通過虛假人設漲粉的賬號容易帶來更廣泛的負面影響。
很長一段時間里,抖音上因虛假人設、編造“大師”身份而導致的負面事件甚至詐騙案屢見不鮮。今年7月,在抖音宣稱自己“從縣城中專逆襲到留學倫敦”的梁勇就被“打假”,海外高校聲明顯示其并非該校學生,之后抖音也將其賬號封禁。2023年也曾出現過一個典型案例:揚州市邗江區陸某刷短視頻時添加了一位提供“情感挽回服務”的情感咨詢師,花費5000元成為會員后才識破騙局。
平臺加大監管力度的原因也在于,這類賬號也對抖音自身的商業發展無益。它們的模式通常是通過人設圈粉,再將“粉絲”引出抖音,通過在私域社群售賣付費課程等方式進行變現。前段時間卷入“百度公關”事件的“海參哥”,就是在2020年入駐抖音后,通過拍攝一系列情商、財商“教學”課程走紅,積累大量粉絲之后售賣各類操盤課。
此次新規發布后,一部分通過自身“履歷”變現的賬號開始警惕未來的發展。一些機構和團隊正在轉向視頻號等其他平臺,或者進行多平臺布局。
在抖音的流量增長見頂、內容覆蓋趨于全面之際,小紅書和視頻號仍處于需要增加內容供給的階段,職場、企業管理等內容也是扶持的品類之一。一位內容行業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目前,例如視頻號這樣的平臺,內容治理的程度還沒這么細致。
界面新聞注意到,近期關于“海參哥”的負面反饋在抖音引發熱議,而這位網絡紅人也在視頻號進行了更多布局,商品櫥窗中包含線下IP孵化的付費課程。
但上述人士也強調,長久來看,這類賬號“割韭菜”太厲害,往后看都要被治理,只是時間問題。(界面新聞)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