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巨頭相繼公布自動駕駛業務商業化進展后,曾在去年遇冷的這一賽道有了一些新熱度。
7月24日,在特斯拉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該公司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特別提到,將在歐洲和中國申請監管批準以實施監督下的FSD(Full Self-Driving,全自動駕駛系統),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前獲得批準。
FSD是特斯拉研發的一套自動駕駛系統,2021年正式發布首個FSD Beta版。據該公司所稱,FSD是實現L5級別完全自動駕駛的關鍵技術。
按照自動駕駛行業L0-L5的劃分,L5級別意味著車輛可以在任何環境和條件下完全自主駕駛,包括自主識別路況、規劃路線、控制速度和方向,完成從起點到終點的行駛,是最高級別的全無人自動駕駛。但受監管要求,FSD仍需配備駕駛員,以避免一些突發狀況。
馬斯克本人一直對FSD的商業化潛力持樂觀態度,大力奔走游說推動FSD在各國獲批落地。在今年一季度的財報會上,他還一度放言,“如果誰想要投資特斯拉的股票,那我強烈建議你一定要試用FSD。不了解FSD的話,你很難說自己了解特斯拉?!?/p>
在馬斯克看來,一旦FSD技術成熟并得到廣泛應用,將會成為特斯拉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據多家媒體已經披露的情況來看,特斯拉正考慮在落地過程中向其他汽車制造商授權FSD。
中國則是特斯拉推動FSD落地的關鍵一站。4月,馬斯克訪問中國,并得到國務院總理李強的會見。雖然他僅待了一天時間,但期間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系列車型通過了中國數據安全合規檢測。同時,特斯拉中國先后兩次在官方微博發聲,提及加速自動駕駛技術落地。外界普遍認為,推動FSD入華是馬斯克此次閃電來訪的關鍵議題。
但與馬斯克對FSD的高姿態相佐,特斯拉的電動車銷量從去年年底開始出現下滑,今年上半年更遭遇開局不利。最新財報數據顯示,特斯拉第二季度汽車總產量為41.0831萬輛,與去年同期的47.97萬輛相比下降14%,與上一季度的43.3371萬輛相比同樣有不小的下滑。
公司二季度營收為255億美元,比市場預期的248億美元稍高,但營業利潤和凈利潤同比下降,分別下降了33%和45%。汽車業務的營收為198.78億美元,同比下降了7%。
在這種情況下,特斯拉押寶自動駕駛作為提振資本市場信心的關鍵。4月市場傳出特斯拉FSD入華進程的消息后,其股價盤后大漲超15%,創下了三年以來單日最大漲幅。
馬斯克本人也不斷為自動駕駛造勢,先是在社交媒體上宣布特斯拉將于2024年8月8日發布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后又修改了發布時間表,其股價因這一“跳票”行為出現了不小的波動。得到馬斯克確認的最新消息是,特斯拉已將上述發布時間改為10月10日,比原計劃整整晚了兩個月。
除特斯拉外,另外一家自動駕駛頭部企業Waymo也公布了新的動態。同一天的二季度財報會上,谷歌母公司Alphabet表示,計劃向旗下自動駕駛汽車公司Waymo注資50億美元。
Alphabet CFO露絲?波拉特 (Ruth Porat) 評價新投資計劃時提到,“Waymo是Alphabet長期投資的重要例子。新一輪融資將使Waymo能夠繼續打造全球領先的自動駕駛公司?!?/p>
Waymo也正探索包括自動駕駛出租車、卡車貨運、方案授權在內的多種商業模式。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電話會上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Waymo每周付費出行人次達5萬人,主要集中在舊金山和鳳凰城。
同為“美股七巨頭”(蘋果、微軟、Alphabet、亞馬遜、英偉達、特斯拉和Meta),谷歌投資自動駕駛沒有像特斯拉一樣背負提振增長的重壓。Alphabet二季度總營收為847.42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746.04億美元相比增長14%;凈利潤為236.1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9%。
與特斯拉積極在歐洲、中國等地爭取FSD落地所不同,Waymo的商業化活動仍主要集中在美國本土。
對于這些自動駕駛巨頭的落地計劃,外界抱持極高期待,但也心存疑慮。例如特斯拉FSD的入華計劃,由于安全監管標準不同,需要應對中國特有的路況和規則問題,同時滿足中國對數據安全的要求。特斯拉是否能完美解決這些問題仍有諸多不確定性。
在兩家公司發布財報后,股價均有不同幅度的下跌,谷歌股價盤后跌2.1%,特斯拉股價跌7.7%。(來源界面新聞)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