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是不是就是數字化?
有次跟一家在房地產行業排名前十的企業的CTO研討,回顧該企業這幾年數字化轉型的艱辛歷程,其中有一點特別值得大家借鑒,就是該企業對“究竟什么才是數字化”的思考歷程。
最初該企業的最高管理層認為,有了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財務系統這些信息化系統,能夠看到經營數據,就是數字化。畢竟,從過去的“沒數”到當時的“有數”,已然是質的飛躍。那時的想法特別樸素,就覺得:有數,就是數字化。
然而,這些“數”的局限性,很快就顯現了出來。
一是,數據統計需要時間,經過層層上報及匯總分析,上個月的情況通常得等到下個月十號或十五號才能出來,看到的時候就已經晚了;
二是,有些數據(比如收入、利潤、現金流)是結果性指標,等看到的時候已經塵埃落定了,再怎么懊惱也無法改變;
三是,有些過程性的經營數據還得靠人工填報,數據本身水分就大,而且不那么好看的數據往往會被刻意隱藏,等上面發現的時候,就更加晚了;
四是,各個組織層級和各個職能條線出具的數據往往還不一樣,一到開會,特別是季度經營分析會,光是“對數”就得折騰半天,還總對不清楚。
后來,該企業帶著這些問題,做了深刻反思和行業對標,才猛然發現過去的認知有很大的偏差:有數,不等于數字化;有傳統信息化系統,也不等于數字化。
數據,是數字化認知世界的方式。當數據本身存在明顯的滯后性,在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上存在顯著的局限性,在拉通各個職能條線、各個組織層級方面特別有心無力時,通過這樣的數據看到的世界,只能是點狀的、線性的、碎片化的、彼此對不上的。即便有星星點點的光亮,但企業本質上還是“黑盒子”。
有智慧大屏,是不是就是數字化?
這些年來,“智慧大屏”似乎成了數字化的標配。沒有智慧大屏,怎么向領導匯報?沒有智慧大屏,領導根據什么決策?漸漸地,智慧大屏成了數字化的代名詞,似乎只要有了它,數字化就大功告成了。
既然甲方這么想,乙方也就順水推舟。漸漸地,大家達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數字化項目推進時,必須優先保證智慧大屏;交付驗收時,必須確保讓領導看到“大屏上的數,動起來”。至于大屏顯示背后的數據具體是什么定義、是什么來源、是怎么分析的,是否真的是實時數據、準確數據,是否經過了交叉驗證,是否真的在各個職能條線、各個組織層級之間做到了拉通對齊等靈魂拷問,就不要深究了。領導看了覺得好,不就皆大歡喜了嗎?
其實,智慧大屏只是展示數據分析的一種媒介。徒有大屏,并不能保證其背后數據的質量,更不能因此證明數字化的成功。如果數據仍然靠人工填報,仍然在數據孤島般的傳統信息化系統中抓取,縱有智慧大屏,但在這層表面光鮮的“玻璃蓋板”之下,企業還是“黑盒子”。
數字化,不是做給領導看的,要真正為企業創造價值。
有智慧硬件,是不是就是數字化?
建筑行業這些年,還流行過一段時間的物聯網工地。大家總覺得用上了物聯網的智能硬件,能突破傳統數據的種種局限,能實時采集數據,就是數字化。
比如,裝些“智能攝像頭”,對人員、車輛都能進行實時拍照,實時識別人臉及車牌,違規抽煙、亂扔煙頭、未佩戴安全帽等不符合安全規范的行為也能盡收眼底;再比如,配備些“無人機”,需要的時候,可以立即啟動,通過無人機從空中鳥瞰工地現場的整體情況。
剛開始,大家對這些硬件還有幾分好奇;熱鬧了一陣子之后,沒看見什么實效,還多了額外的負擔(比如要看的數據多了,要填報的信息多了,要維護的設備多了),漸漸地,熱度就消退了。一番折騰之后,錢沒少花,最后得出的結論就一句話:物聯網工地也沒啥用。
這是為什么呢?平心而論,相比過去,能通過建筑工地上的多種智能硬件讓我們看到“實時且真實的現場情況”,已然是點亮“黑盒子”的實質性的進步。
但問題在于,只有數據,沒有連接,不能及時地觸發后續的管理動作和調整決策,不能快速地形成系統性的PDCA管理閉環,智能硬件的確很難真正發揮價值。其實,不是智能硬件沒有用,也不是實時且真實的現場數據沒有用,而是我們沒有將其用好。
事實上,以上三類場景在建筑業轉型的過程中,并不少見?;仡櫼黄鹱哌^的這些彎路,背后究竟有什么深層原因?歸根到底,還是那時的我們對系統性缺乏敬畏,對數字化缺乏認知,從而導致了“局部優化”。
數字化的基礎,是數據。這是數字化認知世界的方式,改造世界的根基。
傳統信息化系統的廣泛存在,不能掩蓋其中的多種局限及數據孤島的窘境;智慧大屏,“玻璃蓋板”般的表面光鮮,不能掩蓋其下企業“黑盒子”的實質;物聯網工地,雖然做到了多個單點上的實時可見,但僅僅是點亮了局部,無法推動點線面體的全透明,無法實現系統性的透明可見。
數據的價值,在于連接。
如果單點的數據不能連接管理,不能驅動決策,不能拉通內外部各個參與方,不能形成有效的協同作戰,不能做到PDCA的管理閉環,那數據就會“無用武之地”,無法幫大家實現系統性的高效運轉。
沒有數據與連接,“數字化”只能是鏡花水月。愿望的確美好,但也僅是愿望而已。
寫在后面:
數字化是時代的饋贈,是我們認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新工具,是建筑企業至關重要的深刻轉型。
然而數字化轉型,道阻且長。很容易走著走著,就忘了為什么出發。本文特別從《系統性數字化——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破局之道》一書中,摘取了關于轉型的一些典型場景的思考,以饗讀者。希望這些關于建筑企業的業務難點、管理痛點及對數字化的核心訴求點的思考,能不斷提醒我們,銘記初心,大步向前。
欲了解更多內容,請參看《系統性數字化——建筑企業數字轉型的破局之道》,京東在售可購買閱讀詳細內容。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