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苗醫療團隊與胡蘋教授團隊歷時多年攻關,共同完成的研究論著“The Asymmetrical ESR1 Signaling in Muscle Progenitor Cells Determines the Progression of Adolescent Idiopathies Scoliosis”在生命科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Cell Discovery (中科院一區,IF=38.07)正式在線發表。團隊發現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AIS)患者凹側肌肉干/祖細胞1型雌激素受體(ESR1)表達水平下調導致的成肌分化障礙是AIS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這也是近年來AIS病因學機制研究領域的重要突破之一。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AIS)是發生于青春期病因未明的復雜三維脊柱畸形,在青少年中的發病率可達2%-3%。AIS臨床發病隱匿,約三分之二的病人在青春期快速生長發育過程中會出現脊柱畸形的持續進展,不僅影響外觀引起患者心理障礙,而且可能導致腰背疼痛、脊柱退變、軀干失衡甚至出現心肺功能的障礙嚴重危害青少年健康。然而,由于AIS的病因機制不明,目前對AIS仍只限于對癥治療,臨床治療效果有效。因此,從AIS病因和發病機制的研究入手制定更安全有效的治療策略,迫在眉睫。
AIS的外觀及影像示意圖
椎旁肌是維持脊柱穩定性最重要的子系統之一,兩側椎旁肌的不平衡破壞脊柱穩定性,有研究提示椎旁肌失衡可能是脊柱側凸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本項研究中,新苗醫療團隊利用單細胞轉錄組學方法率先構建AIS患者兩側椎旁肌單細胞轉錄組圖譜,發現凹側肌肉干細胞存在ESR1表達水平的下調和成肌分化功能的抑制。
單細胞測序分析提示凹側椎旁肌肌肉干細胞ESR1表達水平下調
為深入研究ESR1對青春期肌肉發育的作用,課題組通過小分子干預、ESR1過表達/敲低、肌肉干細胞特異性ESR1基因敲除小鼠等一系列實驗明確ESR1能夠促進肌肉干細胞分化。進一步的研究發現,ESR1通過AKT/CREB/MYH信號軸對肌肉干細胞進行調控從而影響肌肉干細胞的分化。一側椎旁肌ESR1信號通路受損的小鼠模型更容易出現脊柱側凸的發生發展,而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雷洛昔芬可以延緩脊柱側凸的進程。
雷洛昔芬挽救椎旁肌ESR1信號通路受損導致的脊柱側凸模型
本項研究結果在領域內率先揭示了AIS發生發展的具體病因學機制:AIS患者一側椎旁肌肌肉干細胞ESR1表達水平下調,導致成肌分化障礙,影響同側椎旁肌青春期的發育,使得脊柱兩側受力不平衡,從而出現AIS的發生發展。本研究同時也為AIS的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治療靶點,有利于推動AIS病因學治療進展。
文章模式圖
綜上可知,加強椎旁肌、改善椎旁肌失衡是脊柱側彎保守治療的關鍵。新苗醫療團隊專門針對此研發出新苗XTS醫學形體訓練治療體系,該體系的運動動作可以保持乃至恢復椎旁肌肌力,并減少非對稱性的負載,最終使得脊柱重回相對平衡狀態。新苗XTS醫學形體可操作性高,對控制側彎進展、減少手術需要、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這一領先研究成果也在國際知名脊柱??禨pine》發表,獲得國際認可。
“讓未來的孩子不用再做高風險的手術”,是新苗醫療團隊一直以來的追求。十多年來,在新苗XTS防控體系指導下,新苗醫療團隊推動開展了全國最大規模累計270+萬人次的脊柱側彎學校篩查和科普宣教;完成了17000+例脊柱側彎保守治療,其中1000+例按國際治療原則需要手術的40°-60°側彎患者通過保守治療,免于手術。
如今,新苗脊柱側彎醫療團隊已在上海、廣州、中山等城市建立了專科治療中心,為廣大患者提供“陪伴式”、“長期跟蹤”的診療服務。同時,針對各類不便線下就診的患者,通過“視頻問醫生”提供一對一的視頻咨詢服務,患者可以足不出戶擁有自己專屬的在線醫生。
“做好一臺手術是我們的責任,減少一臺手術是我們的使命。”新苗醫療團隊將繼續砥礪前行,堅持提升專業水平,創新診療產品,提高服務質量,為大家的脊柱健康保駕護航!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