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思聰表達欲望的那些年里,有一個“娛樂紀委”的綽號。因為那些能吸引他炮轟的藝術家,要么有道德爭議,要么作品極其糟糕;但演員林子聰是個例外。他被懷疑是因為“熱眼睛”:在《傳奇霸業》的游戲廣告中,他穿著金盔甲,肩上扛著屠龍刀,搞笑地扭動身體,讓你砍他一刀。
這款網絡游戲的廣告曾經是中國互聯網上最“致命”的精神污染源,兩次引起王思聰的責罵,但游戲行業發現了一個新世界。
2017年,“我是渣渣輝”和“古天樂綠”問世。洗腦水平直接追逐“腦白金”,與“玩藍月”一起享有全國知名度。這款游戲模仿了自世紀初以來的網絡游戲《熱血傳奇》,玩法俗套,畫面寒酸。所以面對鋪天蓋地的代言人廣告,很多年輕玩家往往無語又迷茫:真的有人玩這種“垃圾”游戲嗎?
更不用說,不僅客戶比比皆是,背后的貪玩游戲年年賺幾十億。
現在,它背后的母公司中旭將在未來上市。甚至騰訊網易也對其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一些數據感到震驚。
01、價值1000億的感覺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旭未來的起步與世界杯舉辦地卡塔爾有些相似——兩者都離不開一片資源豐富的“油田”。后者因石油和天然氣而致富,而中旭未來的油田被稱為傳奇手機游戲。
所謂傳奇手機游戲,是指模仿《熱血傳奇》的游戲,《玩藍月亮》是典型的代表。從PC客戶端到網絡游戲,再到手機游戲或小程序,傳奇手機游戲的展示形式多種多樣。
《熱血傳奇》曾經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2001年,賭徒陳天橋花了僅30萬美元購買了游戲代理。在網速不到500kb/秒的時代,屏幕上五彩繽紛的虛擬世界讓一代網民大吃一驚,中國第一款優秀的網絡游戲誕生了。
2002年底,盛大宣布《熱血傳奇》注冊賬號7000萬,當時中國網友不到6000萬,人均至少有一個賬號,是一款恰到好處的全國性游戲。
但《熱血傳奇》的亮點也僅限于此:隨著競爭對手的涌入,它被魔獸世界覆蓋,而沒有覆蓋王座。《CF》后來者踢了一腳,消失在舞臺中央。
雖然“新歡”很美,但很多人還是忘不了“初戀”。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傳奇”懷舊消費的需求不斷上升,各種復古產品不斷涌現,“油田”誕生了。
大多數年輕玩家看到如此簡單的游戲都會“生理不適”,但它的市場數據仍然相當華麗:
截至2020年,《熱血傳奇》和所有仿制品近20年創造了至少900億元的收入,吸金能力相當于20個艾爾登法環,未來三年增長空間約為400億元。
二十年前的《老祖先》《熱血傳奇》至今仍能了解到每年1億元的收入,幾乎趕上了B站一季度的游戲收入[2]。
以上數據只統計了正版游戲。2019年,傳奇版權所有者娛樂美德公開表示,如果包括盜版,6000款手機游戲、600款頁面游戲和200多款H5每年至少可以創收300億元,是原神手機年收入的兩倍多[3]。
簡單且粗暴
正是那些長期被嘲笑為“消費能力不如狗”的中年男性,為這些“簡陋游戲”付出了很多錢。相關數據顯示,54.7%的傳奇玩家年齡在30-39歲左右,其中88.7%是男性,濃度相當高。
從經濟條件來看,這些中年男性客戶并不突出:47.5%的收入在1500-5000元之間,只有6%的收入在10000元以上。相應地,他們的付費意愿高得離譜:取樣數據顯示,60%以上的被轉移客戶每月至少會在傳奇游戲上花費100元;其中“大氪”比例高達5%,月費從2000元開始[2]。
相比之下,年輕的游戲屋簡直弱爆。2017年,米哈游提交了一份招股說明書,其中87.5%的白嫖客戶提到《崩潰3》,付費意愿遠低于傳奇玩家。答案很明顯誰是“優質客戶”。
事實上,中年男性“傳奇瘋狂”背后的心理并不復雜:一是上述情感消費,二是外在面子需求。
對于煤炭老板級別的角色來說,線下場景很難滿足高頻“假裝強迫”的需求:即使你每天戴著10萬塊卡地亞手表出去散步,每天“假裝強迫”的可能性也不超過30人。如果你不了解著名的手表,“假裝強迫”的效果也會受到影響。
相比之下,對傳奇手機游戲的投資是立竿見影的:只要你背著最好的武器四處走動,兄弟們自然會接踵而至,整個服務器的玩家也會敬畏“國王”。
對于不喜歡家里妻子和孩子的中年男人來說,游戲中的“大哥”是無聊生活中最好的藥。但目前,中旭的未來是最能為這些人服務、賺取最多利潤的公司。
嚴格來說,中旭不是未來的游戲研發公司,而是發行公司。其主要業務是產品包裝和廣告推廣。2017年,該公司憑借“新船版”的搞笑代言人廣告,成功將《玩藍月亮》推向山頂,重新定義了市場。如果按收入能力排名,2021年中旭未來游戲發行收入將達到54億元,是中國第二大游戲發行公司,僅次于騰訊。
一方面,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自然是其營銷能力,另一方面,它是洞察中年玩家的心理,用各種手段讓“排名第一的大哥”,最昂貴的人成為整個服務器中最漂亮的男孩。
包括但不限于最大的翅膀、專屬稱號、私人定制武器、各種城主盟主等身份象征...等等,讓中年男人欲罷不能的小花招。
但這些只是這家奇妙公司冰山一角。
02、有錢,為所欲為
在中旭未來的招股說明書中,提到了兩個深刻的數據:
第一,銀行存款飆升。2019年至2022年10月底,中旭未來銀行存款從1.8億飆升至37.96億,四年內翻了20倍左右。受益于此,上半年光銀行利息收入就有7765萬。
第二,2020年,中旭未來的行政支出從4534萬增加到13.49億。公司獲得了招股說明書中唯一虧損的年份,凈虧損高達13億——這些錢以股權為核心的工資已經發放,而公司創始人吳旭波等大股東占70%以上。
簡單來說,股東今年分了10億,直接把公司分成虧損。
事實上,上述兩個數據共同指出了一個事實——這家公司真的很富有,沒有地方花,現金除了分紅沒有其他用途。
它們既不需要擴展,也不需要開發新游戲。
只有一個原因可以如此反復無常:雖然它的凈利率只有10%左右,但它非常穩定。
在收入方面,中年男性可以順利地貢獻大量的收入。雖然每月只有716萬活躍用戶,但在每月活躍數億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面前,每月活躍數百萬是最后一個水平。然而,其ARPU(付費用戶客戶數量)高達421.5元/月,是《崩潰3》的4.9倍,是快手的6.9倍,是中國游戲行業平均水平的10.9倍[6]。
如今,愛奇藝會員月卡從19元漲到22元都能被噴上熱搜,還有一群人均月消費400元無怨無悔。
在過去的幾年里,活躍用戶和ARPPU都保持了一定的增長。之后,誰想說中年男性的購買力不好,“渣渣輝”首先不同意。
在收入穩步增長的同時,對R&D投資的需求也很小。
正如前面提到的,中旭未來是一家廣告公司,所以不需要承擔巨大的游戲研發成本。除2020年外,其余時間研發成本僅占收入的3%左右。
對于2020年的飆升,除了一些用于廣告和營銷工具的研發外,其余60.9%仍然作為年終獎金發給持有股份的研發人員,這是因為他們對錢和錢上癮。
但有趣的是,中旭將來會給大股東超過10億元,但仍拖欠690萬元的員工社會保障和公積金。也許在吳老板看來,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03、來自過去的富礦
除上述內容外,中旭未來招股說明書中還有一組略顯“反常識”的數據:過去四年,公司正常運營的游戲數量分別為59、49、71、85-這意味著在大多數情況下,該公司的“傳奇”每年至少可以玩兩位數的游戲。不僅如此,它還計劃在2023年底發布30-50款新游戲。
如此新的速度可以稱為“離譜他媽離譜開門”,任何游戲公司都忍不住流口水,并發出靈魂折磨:你不需要版本號來做傳奇嗎?
一款游戲需要從出版署獲得版本號才能上市,但近年來版本號政策越來越收緊,這已經成為游戲行業幾乎無法解決的問題。與寬松階段相比,通過審查的游戲數量急劇下降:
2018年4月前,平均每月有400-800款游戲獲得版本號;從那以后,每月過審游戲的數量急劇下降到80款,不到寬松階段的1/5,比數字貨幣下降得更厲害;2021年,游戲版本號再次暫停8個月;重新開放后,每月的“幸運兒”進一步減少到60個左右,版本號越來越成為稀缺資源[7]。
整個2022年,就連國內頂級騰訊也只推出了7款新游戲,都是前兩年的庫存,只有2款新版本。相比之下,中旭在2022年上半年僅增加了14款游戲,是騰訊的兩倍,庫存量大,顯然是行業常識。
事實上,徐在過去兩年里只獲得了一個版本號。它可以忽略版本號周期的秘密,這是對寬松階段財產的再利用:該公司近年來推出的傳奇手機游戲都是寬松的2017、2018年批準的舊商品。例如,2021年底推出的《國戰傳奇》實際上是在2018年3月發布的。
在版號政策收緊前的三年里,只有171款游戲中含有“傳奇”二字,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富礦”。
只要獲得這些產品的代理權,中旭將來就會有持續的彈藥。雖然大部分都是五六年前的老產品,但傳說畢竟是一個特殊的類別——就像茅臺一樣,典型的味道越來越好。
04、堡壘與傳說分裂
看完中旭未來的崛起之路,很容易給人一種“傳奇”生意簡單直接的錯覺,我也可以去找我。
就游戲制作而言,這種說法不能算錯。如今,市場上流通了1000多款游戲,幾乎使用了相同的“模具”。沒有深入的研究,我們真的看不到太多的區別。正因為如此,廣告推廣成為熱門風格背后的“核心技術”——這是中旭未來的堡壘。
“渣渣輝”走紅后,中旭未來的營銷策略并沒有墨守成規,各種“騷操作”依然頻繁。拆解后發現,公司目前的策略大致可以概括為“重點突破,節約開支”八個字:
“重點突破”是指在商品啟動期間改變過去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