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李雯珊
2月17日,總市值逾1500億的億緯鋰能拋出去全新員工持股計劃。公告稱,億緯鋰能第四期員工持股計劃擬將激勵對象授于不得超過3500億港元員工持股計劃,分兩次開展,在其中初次授于3000億港元,授于激勵對象總數為165人,初次授于價錢(含預埋)為41.23元/股。
與此同時,公司已定下了2023年至2026年各年績效考評總體目標,本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各自不少于700億人民幣、1000億人民幣、1500億人民幣、2000億人民幣。
“億緯鋰能本次立過的盈利‘承諾’有點兒震撼人心,將來4年公司逐年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約40%,并且用兩年的時間實現營收提升千億??梢赃@么說,集團公司一方面根據股權激勵計劃提高員工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向金融市場傳送對于自身發展趨勢滿懷信心信號。”廣州市漢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伍錫軍向《證券日報》記者說。
設定績效考評總體目標
截止到2月17日收市,億緯鋰能的股價為79.8元/股,針對股票價格打“五折”開展股權激勵計劃的重要依據,億緯鋰能董秘江敏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標價的重要依據是根據對企業未來前景的自信和實際價值的肯定,杰出人才是企業維持技術性領先地位、搶占市場份額的重要基礎,本次激勵計劃授于價錢有利于公司在這個市場杰出人才市場中掌握主動?!?/p>
“公司已經第四次拋出去員工持股計劃,從往日情況看一直執行得非常好;從市場拓展情況看,不論是動力鋰電池或是動力電池等行業,都發展趨勢得非常好,企業影響力也處于行業前沿?!北本┨貎|陽光新能源首席總裁祁海珅向《證券日報》記者說。
“五折”股權激勵計劃身后,不過也有相對應的績效考核目標。在相關股權激勵計劃中,億緯鋰能立過2023年營業收入不少于700億人民幣目標,與2022年的預估營業收入對比提高逾一倍;2024年以后的財政年度,更要考驗千億營業收入總體目標。
億緯鋰能三季報表明,企業2022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大約為242億人民幣。還有另外證券公司預測分析該企業2022年營業收入大約為330億人民幣。1月11日,億緯鋰能表明,預估2022年贏利為31.9億至36.3億人民幣,比上年同期提高10%至25%。
“本次股權激勵計劃身后所制訂的績效考評總體目標,指標值設置有效與科學,客觀性體現了企業現實情況,我們對進行績效指標充滿信心,有益于充分運用鼓勵實際效果?!苯羲浴?/p>
我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項目中心副主任郭濤覺得,在新能源項目不斷高速發展與企業產能規模不斷增長的大環境下,公司經營效益有望持續大幅度提高。但是,始終保持不少于40%的盈利增速對億緯鋰能經營團隊而言將會是巨大的挑戰。此外,盈利情況還受到公司產能提升進展、我國國家經濟政策和市場現狀轉變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優點生產能力不容易產能過剩
早期,億緯鋰能老總劉金成曾稱,預估最遲2024年產業鏈也將發生生產過剩,而唯一不會有產能過剩是指品質上等、成本費用低的電池商品。
江敏表明:“期待銷售市場更多的關注老總后邊的那一句話,換句話說高品質及性價比最高的商品比較容易占有優勢影響力。根據那樣的前提條件,對于行業整體要求充滿信心。根據企業本身新產品的不斷創新,及其企業未來3年至5年產能釋放,優點的產能不容易產能過剩?!?/p>
資料顯示,在今年的1月份,中國動力鋰電池裝貨量排名前三位分別是贛鋒鋰業、比亞迪汽車、中自主創新航,市場占有率各自大約為44%、34%、4.9%,億緯鋰能、國軒高科、欣旺達略遜一籌,中國市場占有率分別是3.94%、3.8%、2.54%。
“隨著國內新能源車銷售量猛增,鋰離子電池上下游生產能力大幅度擴大,遠遠高于預測需要量,鋰電池材料不久的將來2年至3年遭遇產能過剩風險。將來,鋰電池行業將呈現兩極分化發展趨向,一方面,中低端生產過剩,公司深陷低的水準上單一化發展與惡性價格競爭;另一方面,高檔生產能力會有匱乏狀態,市場持續需求量很高?!惫鶟砻鳌?/p>
2022年至今,億緯鋰能對外開放投融資活動經常。據統計,該企業對外開放公示的投資項目或協議書一共有八項,涉及金額逾500億人民幣;億緯鋰能與龍川鋰業、瑞福鋰業簽署投建年產量9萬噸級鋰鹽新項目;企業正按照計劃穩步推進單個比能量達350Wh/kg大圓柱電池研發生產,適用9min超快速充電;在荊門的60GWh超級工廠新項目也宣布宣布開工,其配套儲能電站經營成本可小于抽水蓄能電站。
江敏詳細介紹,目前公司儲能技術和動力鋰電池業務是齊頭并進發展趨勢,億緯鋰能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專業定制不同的產品,但凡是高質量的顧客并和企業協作長遠發展的,全是企業非常認可的朋友。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