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2月13日訊2022年,人壽保險公司的經營和服務質量具有一定的優勢,退保率是一項重要的參考指標。
根據財聯社記者對2022年第四季度59家壽險公司綜合退保率的統計(見文末附表),長生人壽、財信吉祥、東吳人壽、渤海人壽綜合退保率均在15家綜合退保率超過5%的壽險公司中超過10%,長生人壽最高為22.23%。
值得注意的是,在15家綜合退保率較高的人壽保險公司中,9家公司虧損,3家公司償付能力不達標,6家公司規模保費負增長。面對凈現金流的壓力,一些公司不得不出售一些流動性好的債券資產來籌集資金。
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寧威表示,雖然綜合投降率沒有絕對標準,但關鍵是看商品精算假設與實際經營情況的偏差,以及公司的投資回報。但是,過高的投降率會導致當前保險公司的流通問題。當新訂單增長乏力,出現投降趨勢時,保險公司應特別注意現金流的變化。
15家保險公司6家規模保費負增加,退保率超過5%,3家保險公司虧損,償付能力不達標。
截至2月11日,除14家上市公司、5家被接管企業等9家因故未能發布最新賠償能力報告外,共有59家壽險公司如期在保險行業協會官網披露了2022年第四季度賠償能力報告。
從綜合退保率指標來看,中信保誠、華泰人壽、中美聯泰等9家公司不到1%。;中宏人壽、泰康人壽、英達人壽等23家公司在1%-3%之間;工銀安盛、中國農業銀行人壽、利安人壽等12家公司在3%-5%之間;其他15家公司超過5%。
在15家綜合賠償率超過5%的保險公司中,如長生人壽、財信吉祥、東吳人壽、渤海人壽等,長生人壽最高可達22.23%。
就凈利潤指標而言,渤海人壽、百年人壽、何忠人壽已經虧損,償付能力不達標。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渤海人壽2022年凈利潤為-12.3億元,百年人壽-27.1億元,何忠人壽-20.2億元。
從規模保費增速來看,15家綜合退保率超過5%的保險公司,如財新吉祥、百年人壽、何忠人壽、復星保德信、新泰人壽、弘康人壽等,均為負增長。
根據財聯社記者對2022年59家保險公司的保費規模進行劃分,從下表不難看出,由于業務規模和運營時間的影響,大型企業的綜合退保率普遍較低,持續時間較長。隨著保費規模的下降,越來越多的公司退保率較高。
寧威分析說,一些老牌保險公司經營時間長,銷售渠道多樣,業務板塊大。即使一個產品的投降額度極高,公司的整體投降率在業內普遍處于較低水平。
相反,由于股票業務規模小,渠道單一,中小企業容易受到其經營策略的影響,退保率高,季度波動大。特別是集中投降的出現,必然導致公司凈現金流承壓,部分債券資產不得不通過出售一些流通性好的債券資產來籌集資金。
據悉,在2022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長生人壽表示,2023年第一季度,該公司銷售的5年存續期貨物集中投降,金額約為15億元。為應對集中投降對流通性的影響,公司將通過出售一些政府債券來緩解流通壓力。
部分高價商品退保潮、萬能保險結算利率下調兩大主要原因推高了保險企業退保金
人壽保險公司退保率高的因素有哪些?協助惠保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龍格分析,綜合退保率上升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部分產品的現金價值計算不合理,可能導致退保率上升;其次,在投資收益下降期,由于自身實力的限制,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無法勉強維持萬能保險商品原有的結算利率;第三,受全社會經濟繁榮影響,三年疫情期間,灰色產品的投降越來越猖獗,代理團隊大幅下降。一些被保險人會因為收入水平和支付壓力而選擇投降。
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部分保險公司綜合退保率很高,歸根結底是企業選擇推廣中短期產品造成的。簡單來說,就是‘長期保險短期實踐’。典型的做法是把一個短期理財產品打包成長期保險進行銷售?!?。
就2022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而言,弘康人壽銀在保險渠道營銷中的年度退保率高達90.17%。
這種名為“弘康附加財富贏五號年金保險(全能)”的產品,一次性支付10萬元,其中以3萬元為主要保險費,以7萬元為附加保險費。如果不增加保險費,不部分領取,不領取年金,年金累計利率為3%,收入演示如下:
可以看出,進入承保第三年后,商品保單賬戶的價值和累計結息之和已經超過了累計保費。
對于消費者來說,這類產品在到期前達到客戶預期收益的目的后,往往會失去繼續投保的意愿,容易導致集中投保。如果企業目前的實際保費進展不如預期,肯定會造成現金流壓力。
“開發這類產品,就是把長期保險設計變成中短期商品。為了應對控制,一些保險公司會通過靈活減少保險、高估投降率等方式故意拉長名稱,仍然將長期保險變成實際的短期保險?!币患冶kU公司的從業者說。
事實上,在政策更加嚴格的背景下,相當一部分人壽保險公司在產品設計上存在“長期保險和短期保險”行為。2022年,由于現金價值計算不合理,許多人壽保險公司提交的產品因長期保險和短期保險而受到控制和通知。
其次,2022年權益市場動蕩,投資市場下滑。一些萬能保險商品結算利率下調后,對客戶的吸引力減弱,進一步增加了人身保險公司的退保壓力。
以合眾人壽報告期內退保規模居三位的一款產品為例,該產品在個人保險渠道營銷,名為“合眾附加恒盈一生養老保險(全能)”,2022年退保率為47.82%,年退保規模高達30.13億元。
據財聯社記者統計,該產品的萬能保險結算利率從2018年的5%下降到2023年2月的2.5%,下降了2.5個百分點。
“隨著利率的下降趨勢,萬能保險結算利率的下降可能會變得普遍,這也是上下客戶投降不可忽視的因素?!睋I內人士統計,2022年12月底,700款產品的結算利率低于去年底的1775款萬能保險產品,占39.4%。隨著萬能保險結算利率的降低,許多企業的綜合投資收益率也在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降低萬能保險的結算利率外,一些保險產品“2/3年后退保不收取服務費”也是推高保險公司退保金的因素之一。
據悉,何忠附加恒盈終身養老保險(全能)”雖然保單保證期為105歲,但該產品在保單生效后三年內申請部分賬戶價值,不收取服務費?!耙坏┩吮7召M不再收取,如果很多被保險人選擇退保,就會導致大量到期退保?!睒I內人士解釋。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