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證券時報》 余世鵬
最近,新上市的基金和持有人的結構越來越多樣化。截至2月26日,《證券時報》編輯整理了幾只近期上市基金(主要是ETF和公開發行的REITS),發現水產品、技術、貿易、廚房用具等公司躋身基金前十大股東之列。作為基金持有人,這些實體企業已成為繼個人投資者之后的另一種新的基礎公民。
一些機構人士告訴《證券時報》,這些非金融機構投資者通常有足夠的現金流,風險偏好不會太高。具有配置屬性的ETF產品和具有顯著新收入的公共REITS,以滿足他們的財務需求。
多家公司躋身前十大持有人之列
根據華夏基金公告,華夏國證自由現金流ETF于2月27日上市交易。乳山海樂水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乳山海樂水產”)出現在基金披露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中。乳山海樂水產品持有500萬份,是第五大持有人。據了解,乳山海樂水產品成立于1999年1月,是山東省威海市一家注冊資本3500萬元的小微水產品冷凍加工企業。
工行瑞信上證科技創新板綜合價格ETF將于3月3日上市,靈石恒明能源有限公司位居前十,持有3000萬份,占場內2.11%。據悉,靈石恒明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小型煤炭銷售公司。
事實上,非金融機構排名前十的持有人并不孤單。例如,在2月12日上市交易的整合中,北京中國消防長城消防安全工程有限公司和吉林新澤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分別是第五和第十大持有人。
此外,最近上市的公開發行REITS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例如,深圳擔保集團有限公司在2月17日上市的國泰君安濟南能源供熱REITS持有117萬份。湖北鐵路發展基金有限公司擁有234萬份,躋身REIT十大持有人之列。
根據《證券時報》編輯的觀察,上述現象已于2024年底出現。例如,2024年12月31日上市的招商科技創新孵化器REIT,前兩名持有人不是傳統金融機構,而是上海楊浦科技創業中心有限公司和上海上??萍佳芯克缇臣夹g貿易中心有限公司,總持有比例超過30%。
寧波方太廚具有限公司也出現在2024年底上市的平安寧波交易REIT中。
公募REITS的新收入可觀可觀
事實上,自今年年初以來,基金投資者群體發生了兩個主要變化:一是個人投資者經?!爸鲗А盓TF前十名持有人,個人ETF前十名持有人甚至個人投資者;二是貿易公司、廚房用具公司、水產品公司等實體企業逐漸成為新的基礎公民。
華林證券資產管理部董事總經理賈志告訴《證券時報》編輯:“無論是擔保公司、貿易公司還是廚具公司,這些最新露面的基金投資者一般都有相對充足的現金流,自然會有財務收入需求?!保@些機構不以投資為主營業務,資本風險偏好也不會太高。具有配置屬性的ETF產品和具有顯著新收入的公開發行REITS逐漸進入他們的視野。在目前的背景下,由于二級市場交易市場,公開發行REITS已被大多數投資者所熟知。此外,公開發行REITS的認購是新的,盈利效果也很好。
據此前業內人士統計,首批基礎設施REITS的預期收益最低為4%,最高為12%,2021年平均為6.29%,2022年平均為6.12%。在目前的利率市場水平下,上述收益率仍然很有吸引力,適合長期持有。此外,相關數據顯示,自2021年以來上市的60家REITS中,90%在上市第一天上漲。不包括認購費,70%仍能在上市第一天實現收入。
越來越豐富的基金資產類別
隨著指數基金在主要資產配置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最新開發的指數從源設計中融入了多資產配置元素。當基金資產的類別越來越豐富時,它自然會吸引不同需求的投資者進行布局。
今年1月,中證指數公司發布了中證股息低波股債恒定比例指數系列。該指數系列有三個指數,股權比例分別為10%、20%、30%對應于低波、中波和高波的“固定收益+”。不難發現,這實際上是一個復合指數。債券部分為中國證券國債指數,股票部分為中國證券800股息低波動指數。如果ETF在未來跟蹤該指數,它將是中國第一批同時包括股票和債券資產的ETF產品。
據業內人士分析,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下,單一資產往往難以有效抵御市場風險。因此,多資產ETF可以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中平衡風險和收益,通過股票和債券的合理匹配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從基金公司的角度來看,多資產ETF的推出可以豐富市場上的基金產品線,有望成為基金公司吸引投資者、擴大市場份額的新工具。
在公開發行REITS方面,市場希望在新的資產項目中取得突破。博世基金REITS業務運營總監劉宣認為,數據中心和智能城市設施增長較高,“養老社區+醫療支持”的資產組合具有較強的現金流穩定性和政策支持。在現有資產類型方面,能源資產逐步與ESG投資需求相結合,可以討論碳回報分享機制的引入,為REITS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