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微信正式灰度測試接入DeepSeekek R1模型,在微信聊天界面頂部進入搜索欄,頁面上會出現“AI搜索”入口,點擊后會出現輸入框,并有“快速問答”、可以選擇“深度思考”兩種選擇。
對此,騰訊回應說,微信搜索在調用混元大模型豐富人工智能搜索的同時,最近灰度測試接入了DeepSeek,灰度測試范圍內的用戶可以免費使用DeepSeek-R1全血模型。人工智能搜索接入DeepSeek-R1,不涉及與DepSeek的合作,類似于騰訊云之前推出的DepSeek模型。騰訊的許多產品都在探索接入DepSeek。
其系列產品接入DeepSeek,騰訊不快——就在上周,騰訊云AI代碼助手和騰訊元寶APP也接入了DeepSeek-R1。
要知道,自從大型軍備競賽在行業內開展以來,與其他大型工廠相比,騰訊一直處于“不冷不熱”的狀態。這一次,接入DeepSeek的速度如此之快,顯然更符合騰訊謹慎的產品路線——優秀的DeepSeek模型,這已經是業界的共識。另外,騰訊更關心的是應用落地,應用可以搶占用戶的心智,這就足夠了。至于是用自己的混合模型還是其他家庭,就沒那么重要了。
騰訊的重大戰略措施
微信作為月活超過13億的“超級應用”, DeepSeek,業內稱之為“王炸”。一方面,Deepseek出圈后,主要互聯網應用程序的獨家搜索場景或獨家用戶流量池正在流失。另一方面,從搜索能力的角度來看,微信的舉動既是一種防御,也是一種人工智能 大型開源路線占上風后的主要戰略選擇。
在現有混元大模型的基礎上,騰訊為什么要在微信搜索中訪問? DeepSeek - R1?背后的考慮和戰略意圖是什么?對此,國內一家開源社區平臺負責人告訴《科技創新板日報》,微信訪問 DeepSeek - R1“由于技術、競爭等原因,背后也有生態、市場等多維戰略理念,可以給騰訊帶來用戶、商業等領域的好處?!?/p>
一是技術互補。DeepSeek - R1 在長文本推理和復雜邏輯推演方面具有優勢,可以彌補即時問答以外的混合元模型的不足,處理 “比較分析” 問題時,微信微信官方賬號、視頻號、全網信息源可以整合,生成結構化答案。
二是分散風險。與競爭對手相比,主要推動自主研究 AI 模型,騰訊選擇和新興 AI 企業合作的策略表明其差異化思維,可以在保持靈活性的同時降低研發風險。
最后,利用開源特性。DeepSeek R1 是開源模型,采用 MIT 騰訊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實現智能化升級,支持免費商業、任意修改和衍生開發。
“AI 無論是直接向用戶收費,還是基于服務訪問,騰訊都帶來了新的商業化可能性 AI 開源社區平臺負責人表示:“搜索廣告的實現可以為騰訊創造新的收入來源,促進微信其他業務場景的創新,促進整體業務的發展?!?。
另一位業內人士認為,騰訊在技術創新方面一直處于緩慢的一半,但它喜歡在新技術趨勢明確后使用其超級應用程序和巨大的流量進行戰略布局。從微信生態的商業探索來看,此舉還將重塑微信的商業上限:B端可以通過API輸出智能客戶服務、營銷文案生成等能力。C端還可以推出訂閱人工智能服務,激活用戶的支付意愿。
DeepSeek還是帶來騰訊部門的價值重估?
DeepSeek R1誕生并震驚國內外后,國內二級市場出現了圍繞DeepSeek的投資熱潮。夢網科技、杭金科技等股價在一段時間內翻了一番,優秀獎金漲幅接近300%,日互動漲幅最高400%。騰訊和微信擁抱DepSeek會給騰訊相關上市公司帶來價值重估的機會嗎?
國信證券建議重點關注閱文集團、騰訊音樂等。
西南證券計算機行業研究團隊負責人王翔杰認為,從生態角度來看,騰訊本身及其生態企業,如微聯盟、有贊等港股上市公司,是微信接入DepSeek的核心優勢。
華西證券計算機AI團隊劉澤晶表示,DeepSeek R1驚艷全球,是國內AI應用的“諾曼底時刻”。微信訪問DeepSeek,更大的意義在于“DeepSeek”正在“改變全球AI生態,‘國產-開源’組合拳,劍指全球AI的話語權。
在AI 在智能體方面,他建議關注開普云、彩訊股份等。
微信擁抱DeepSeek如此之快,必然會形成行業壓力傳遞——對于字節跳動、阿里等大廠商來說,如何分配自己的大模型,接入DeepSeek,如何應對現狀,需要重新審視;百度此前宣布文心大模型將開源。
對于許多腰部甚至頭部的人工智能公司來說,這是一個更困難的選擇,是依靠垂直領域的技術深度建設護城河,還是轉型為生態鏈上的模塊化服務提供商。
(來源金融界)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