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證券時報》 吳志
在過去的2025年春節期間,國內電影市場前所未有的火爆。截至2月4日16時,2025年春節期間總票房超過91億元,大幅創下春節期間的歷史紀錄。1月29日(元旦)單日票房超過18億元,也創下了新的單日票房紀錄。
今年春節檔大片云集,檔期高的票房基本在業內預期之內。今年元旦的超高票房,《哪吒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的強勢表現,以及春節檔整體觀影人數和上座率的出色表現,都給電影市場帶來了驚喜。
多項記錄在春節檔刷新
根據燈塔平臺數據,截至2025年2月4日16時,2025年春節檔票房達到91.5億元,大幅刷新了2024年春節檔創下的80.16億元票房紀錄。
除了總票房,今年春節檔的很多細分數據也頻頻打破紀錄。1月29日(元旦),春節第一天票房超過18億元,大大提高了國內單日票房紀錄;1月29日至2月4日,連續7天單日票房超過10億元,也創下新紀錄。
除票房外,今年春節檔觀影人數、上座率等也表現出色。截至2月4日16時,2025年春節檔觀影人數(總出票)1.8億,大幅刷新了2024年春節檔觀影人數1.63億的紀錄。
從上座率來看,近年來,隨著影院和屏幕數量的不斷增加,中國電影業的整體上座率持續下降,但2025年春節上座率達到43.4%(截至2025年2月3日),是近年來的新高。
春節檔的數據反映了電影市場的火爆,電影院“人潮洶涌”。今年春節檔上映的電影有6部,都是知名IP作品,其中5部是之前表現出色的續集。在大片的祝福下,“排隊”、“滿座”、“加場”成為今年春節期間影院的常態。
春節期間,《證券時報》編輯訪問了許多電影院,發現一些電影院在深夜仍然充滿了放映;一些電影院不僅在放映《哪吒2》期間,走廊和過道上也擠滿了觀眾;在觀看熱潮下,許多觀眾發現今年春節的門票很難預訂,一些熱門游戲甚至需要提前兩天預訂。
總的來說,今年春節檔的整體票價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觀眾人數遠高于去年。換句話說,今年春節單日票房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觀眾人數的增加,而觀眾人數的增加直接受益于高質量的內容供應。
破紀錄的《哪吒2》
春節放映前,觀眾最關心的問題包括春節最終票房能達到多少,哪部電影有望奪冠,春節有沒有“票房黑馬”。隨著春節的過去,這些懸念也一一揭開。
截至2月4日16時,《哪吒2》票房已超過46億元,獲得2025年春節票房冠軍。隨后,《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票房分別達到22億元和9.8億元。
今年春節期間,哪吒2的表現尤為強勁。這部電影主要由a股公司的光媒制作和發行。新年第一天,哪吒2以4.87億元的票房和27%的票房獲得當天的票房冠軍。在接下來的幾天里,隨著電影聲譽的發酵,哪吒2的票房繼續上升,2月2日的單日票房超過8億元。根據最新的人工智能預測,該片的票房預計將超過70億元。如果實現,預計將創造中國單部電影票房的新紀錄。
《哪吒2》作為國產動畫電影的續集,一直備受市場關注。在此之前,2019年夏季上映的系列前作《哪吒魔童誕生》以50多億元的票房在國內電影史上排名第四?!赌倪?》的強勢表現表明,觀眾對高品質國產動畫電影的熱情依然高漲。
除《哪吒2》外,《唐探1900》作為《唐探IP》的最新作品,今年春節票房超過20億元。因此,近年來《唐探IP》上映的四部電影票房已超過110億元?!缎艹鰶]·重啟未來》今年春節也獲得了約5億元的票房,再次提高了《熊出沒》系列電影的總票房。許多成功續集的出現表明,中國電影市場正在進一步成熟。
全年帶動電影市場
春節的熱門開端為今年的電影市場開辟了良好的開端。近年來,春節、夏季等核心期票房在年度票房中的比例持續上升,關鍵期票房表現對年度票房有決定性影響。
西南地區的一位工作室經理告訴《證券時報》,今年春節的出色表現再次表明,高質量的內容仍然可以吸引觀眾進入電影院。未來高質量的內容供應仍將是影響電影市場“溫度”的關鍵因素。
“如果電影市場想要繁榮,它需要更多的大片。”電視市場分析師和作家連城易脆告訴《證券時報》,“我希望春節后仍有足夠的高質量電影上映,以繼續春節期間的繁榮,而不是曇花一現?!?/p>
國金證券最近的研究報告指出,基于2025年春節期間良好的票房表現,今年第一季度電影行業的表現同比增長,也為全年的票房表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華新證券研究報告指出,2025年春節期間的表現令人滿意,高質量的電影將觀眾帶回電影院。春節的良好開端為2025年的電影市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