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證券時報》 劉燦邦
自2023年9月隆基綠能公開宣布押注BC技術以來,行業內出現了多輪BC和TOPCon之間的優劣之爭,尤其是當晶科等一線TOPCon企業打算小規模涉足BC業務時,吸引了更多的圍觀者。
BC贏了嗎?也許不一定。據張映斌介紹,既然BC企業也在做TOPCon,那么TOPCon企業做一些BC產能也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天合光有一天發現客戶需求很強,BC在某些細分領域確實有一定的認可度和盈利能力。比如歐美客戶愿意為產品的‘價值’付出更高的價格,我們也可以做一點BC,但這并不妨礙主要技術路線繼續走向TOPCon3.0和鈣鈦礦的疊層?!睆埛f斌說。
在業內人士看來,與其將其定義為技術路線之爭,不如說業內人士在討論中提出了TOPCon是否是現在,BC是未來的問題——從技術節點和市場份額來看,TOPCon的主流地位得到了業界的認可,那么BC是否會成為未來的主流,或者TOPCon是現在還是未來?當然,問題的答案是不同的。
事實上,TOPCon和BC并不是非此即彼,也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業內人士在表達BC將成為主流觀點時也承認,與單晶、多晶或N型、P型電池不同,BC具有更強的兼容性,可以疊加TOPCon、N型技術,如HJT,并轉化為TBC或HBC。
編者注意到,BC和TOPCon制造商之前做了大量的實證工作來測試不同技術的發電效率,但結論非常不同。背后的原因可能與產品的代際差異有關。例如,與TOPCon相比,第一代P型BC產品沒有太大優勢,或者將第二代BC的參數與TOPCon1.0產品進行比較。目前,BC第二代和TOPCon2.0產品將在2025年陸續增加,真正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目前,光伏產業深陷內卷,業界普遍認為技術創新是走出低谷的重要途徑。盡管TOPCon因產能過剩和嚴重同質化而受到批評,但轉型升級仍在進行中。隨著一線企業專利保護的加強,未來技術傳播的步伐將放緩。即使名字叫TOPCon,也會分為一、二、三個等級,適者生存。
BC的情況也差不多。雖然它仍然面臨著高成本的問題,但一線企業已經提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可行途徑,并投入了人力和物質資源來實施它;退一步,BC在更關注“外觀水平”的用戶眼中仍有市場。
總的來說,TOPCOn和BC都是好技術。全球光伏市場足夠大,碳中和道路足夠寬,可以容納多元化技術在同一舞臺上競爭。企業需要做的是不斷引領變革,沿著錨定技術路線創新,儲備差異化競爭力,其余交給市場。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