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編輯 卓泳
受近期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利好影響,A股市場信心明顯回歸,投資情緒接連升溫。作為一級市場創投機構重要的退出渠道,A股市場行情向好、健康可持續發展,無疑為扶持企業成長的創新資本創造良好的退出環境。當前A股市場持續活躍、優質企業價值愈發凸顯,將給一級市場創業投資行業帶來怎樣的利好?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源頭活水”,創投機構如何發現企業價值、培育企業成長,為資本市場輸送更多優質上市公司?日前,證券時報編輯專訪了東方富海董事長陳瑋,他表示,多項政策之下,一級市場倍受鼓舞。同時,他也對進一步推動創投行業高質量發展,為A股市場輸送更多“新鮮血液”建言獻策。
A股信心回歸
正傳導至一級市場
證券時報編輯:近期監管層發布的一系列“組合拳”提振了資本市場,您之前曾多次表示,只有二級市場好起來,一級市場才能進入發展的良性循環周期,如今一級市場的情緒如何?
陳瑋:二級市場的波動性和交易活躍度通常不會立即反映到一級市場,因此本次二級市場提振效果的傳導過程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企業在一級市場的融資行為往往是經過長期規劃和戰略考慮的,也不會因為二級市場的短期波動立刻調整融資計劃。同時,投資者的資金從二級市場投資退出也需要時間,才能再轉移到一級市場的新項目中,從而形成實質上的良性循環周期。
但從市場情緒來看,一級市場是倍受鼓舞的,可能從四季度開始,市場的募資、投資包括退出數據可能都會有起色,因為信心已經在傳導到一級市場。包括項目端,融資的節奏也逐步恢復正常,很多企業希望在市場信心回暖的情況下加快完成融資,這對提振一級市場活力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證券時報編輯:從創投行業未來發展的角度來看,您認為二級市場還有哪些環節需要進一步打通,從而給一級市場帶來積極的傳導作用?
陳瑋:近期一系列的政策舉措給創投市場帶來信心,與此同時,我們認為應該通過以下幾項具體措施,加快積極效應向一級市場傳導,全面改善創新資本的循環生態。
一是,建議總體實行“嚴控增量,搞活存量”的二級市場發展思路。IPO新增上市公司方面,可以提高上市標準,更有針對性地支持那些原始創新、能夠引領產業變革的企業上市做強做大。對于存量,建議持續發展上市公司并購一級市場的科技創新企業,并且適當放寬借殼上市,支持跨界并購,進一步拓寬二級市場為一級市場提供流動性的渠道。
二是,IPO方面,建議把握此次市場改革契機,進一步建立標準清晰、審核透明、預期明確、長期穩定的IPO發行、受理和注冊程序。同時完善退市制度,形成標準明確、進出有序、該退則退的制度體系。
三是,梳理、修訂和取消現有政策規定中不合時宜的“補丁式”規定。建議監管層重新審視這些政策規定在當下市場環境的適用性,就減持規則方面,可針對創投基金創設創新舉措。
政策頻發增強行業信心
證券時報編輯:今年以來,國家出臺多個政策文件,力圖進一步優化科創投資和科技企業發展環境。您如何看待一系列政策給創投行業帶來的利好影響?
陳瑋:這些政策的適時出臺首先托底了行業信心,同時,從政策本身來看,干貨滿滿,誠意十足,從多個方面完善和健全創業創新創投的生態體系建設。具體而言,不論是“科創16條”還是“科創板八條”的出臺,核心是進一步強化了科創板“硬科技”定位,強調了科創板對“硬科技”企業的包容性,支持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市場潛力大、科創屬性突出的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在科創板上市,這有助于提升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力度,同時也對一級市場的投資起到了引導作用。
證券時報編輯:您曾經多次呼吁一級市場要引入銀行、保險等金融資產的“長線資金”,近期監管層表態鼓勵銀行、保險資金入市。您認為,這將給一級市場的募資環境帶來什么變化?
陳瑋:資金來源不足一直是困擾創投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特別是資管新規后,銀行理財資金進入創投存在實質障礙,而此次引入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是一個創新之舉,能夠一定程度上補充市場的銀行資金。近期監管的進一步表態和舉措,都為長線資金入市設立了明確框架,這些政策和監管態度的變化,都在為險資規?;С謩撏栋l展提供基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募資難、供給不足問題會得到有力改善。
以產業鏈視角
判斷企業價值
證券時報編輯:與傳統產業相比,科技企業投資對創投“慧眼識珠”的能力要求更高。您認為,結合當前的經濟形勢以及政策環境,該如何判斷一家企業的投資價值?
陳瑋:創業投資的使命首先就是發現價值,這種能力對于投資人而言在產業變革的時代下尤為關鍵。作為投資人,要判斷一家企業的投資價值,需要以專業化的產業鏈視角和投資人的廣度視角來研判單一項目的產業價值,同時要用發展的視角來看產業鏈的發展趨勢,并將其與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和企業質量相結合,以判斷企業及其所在行業的未來發展走勢。這其中最核心的一點是“以人為本,創新+成長”,投資的核心還是投人,要堅持投牛人,要基于豐富的案例經驗,對創始團隊有充足的了解和判斷。
證券時報編輯:在當前一二級市場估值體系發生變化的形勢下,不少從C輪甚至B輪投進去的基金都面臨不同程度的浮虧,您如何看待這種估值環境的變化?
陳瑋:首先二級市場的估值體系在重構,嚴重低估的資產價值正在經歷回調。同時,要清晰認識到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未來經濟發展的底層邏輯是科技創新。因此,估值體系會從傳統經濟為中樞,轉向為以科技創新企業的價值為主導,更具創新能力的企業會更受到估值與流動性的追捧。而這一趨勢也會傳導到一級市場,一級市場必須堅持面向國家戰略、面向市場需求、面向未來需求,要盡早發現創新企業價值,堅持投早投小投創新,要更早享受企業發展和成長帶來的溢價和紅利,同時要具備賦能創新的能力,通過服務和管理為企業與基金創造價值。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