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編輯 劉藝文
緊隨銀行步伐,券商也降息了。
近日,包括粵開證券、東吳證券、興業證券等在內的多家券商公告稱,將從2024年8月1日起,將客戶保證金賬戶人民幣活期年利率調整為0.15%。此舉源于銀行利率調整,7月25日起銀行活期存款利率下調5bp至0.15%。
“券商降息對個人投資者影響不大,但對券商自身有一定影響?!庇袠I內人士分析稱,部分券商客戶保證金規模龐大,有的高達數百億元,降息有利于保障券商的保證金利差收入。某券商2023年年報顯示,保證金利差等收入占該公司營收比例達5%。
多家券商宣告降息
7月31日,粵開證券發布《關于調整客戶保證金賬戶人民幣活期利率的公告》稱,根據國內主要商業銀行近期對活期利率的調整,該公司將從2024年8月1日起,將客戶保證金賬戶人民幣活期年利率調整為0.15%。
證券時報編輯注意到,除了粵開證券,近日多家券商也有類似的降息舉動。
7月31日,東吳證券公告稱,2024年7月25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全面下調存款利率,其中活期存款利率下調5bp至0.15%,“經公司研究決定,自2024年8月1日起調整人民幣活期存款利率至0.15%。敬請投資者知悉上述安排”。
7月29日,興業證券公告稱,2024年8月1日起,該公司調整客戶人民幣資金利率標準,調整后的人民幣利率標準為0.15%(年化,按365天/年計算)??蛻糍Y金存款利息按上述利率進行結算,按照四舍五入原則保留至小數點后兩位。
稍早前的7月26日,東北證券公告稱,自2024年7月29日起,該公司將對客戶資金賬戶的活期存款年利率按照0.15%計付利息。投資者如對公告內容存有異議或需要了解更多有關結息存款利率的情況,可以向開立資金賬戶的營業網點反映或撥打服務熱線。
投資者資金賬戶存款,是指投資者股票賬戶里面的可用資金,沒有買股票的話,錢就在賬戶上“趴著”,券商會按照活期利率給投資者結算利息。根據上述相關公告,券商會按0.15%(年化)的利率標準來計算利息。
券商降息歷經多輪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券商第一次降息了。近兩年,市場經歷了多次券商降息潮,保證金利率從0.25%(年化)先是降到了0.20%(年化),再降到了現在的0.15%(年化)。
今年3月27日,東莞證券發布《關于調整投資者資金賬戶人民幣活期利率的公告》稱,根據市場利率變化,該公司決定自2024年3月29日起,將投資者資金賬戶人民幣活期利率調整為0.20%(年化)。
彼時,渤海證券、愛建證券、開源證券等券商也公告稱,各公司調整客戶人民幣資金利率標準,調整后的人民幣利率標準為0.20%(年化)。
更早前的2022年9月20日,信達證券就公告稱,2022年9月15日起,工商銀行等銀行根據相關規定下調其存款利率,即活期存款年利率調整為0.25%。2022年9月21日起,信達證券按照上述第三方存管銀行的活期存款利率0.25%為投資者計付利息。
降息潮影響幾何
“券商對客戶利率的調整,主要還是與目前銀行的存款利率變化有關,最新的銀行活期存款利率年化就是0.15%?!蹦橙谭倾y分析師向證券時報編輯表示。
有分析人士認為,保證金賬戶存款利率下調對客戶影響不大。一方面,因為存款利率下調的幅度較小,可能是0.05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單個客戶保證金金額可能并不會很大,部分客戶甚至簽約了保證金理財產品。因此,綜合來看,保證金利率下調最終導致客戶到手的利息減少并不明顯。
雖然對具體的單個客戶影響不大,但因為客戶數量較為龐大,有的券商客戶數達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總體規模其實并不小。因此,對券商而言,保證金利率的調降或形成一筆可觀的收益。
“保證金的利差收入是券商利息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分收入從哪來?——客戶的保證金,券商會按照活期存款的利率標準給客戶結算。另一方面,這筆錢是券商以同業存款的形式存放在銀行的,所以銀行會以同業存款的利率向券商結算這部分的利息。同業存款的利率會比個人客戶活期存款利率高一些,這中間就產生了利差?!庇腥倘耸肯蜃C券時報編輯解釋。
券商年報中的相關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說法。比如,某中型券商2023年年報顯示,在該公司財富信用業務中,客戶保證金利差等收入為2.83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比重達4.45%。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