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編寫 許盈
由于上市企業三季報公布接近尾聲,券商公司全新重倉也會跟著露出水面。
東方財富網Choice資料顯示,截止到10月29日,已經有逾4000家公司進行2023年三季報的公布,在其中969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冊中存在券商公司影子,合計持股數量達76.06每股公積金,總計持股市值達716.32億人民幣(以三季度末收盤價格測算,相同)。
總體來看,今年第三季度證券公司仍積極主動在二級市場買進股票,包含江蘇銀行、新潮能源等個股被證券公司大格局加持,石油石化、基礎化工、電氣設備等領域人氣值比較高;從持倉市值來說,證券公司“一哥”廣發證券以較300億人民幣的市值居于第一。
證券公司三季度
買入好幾個版塊
Choice資料顯示,從持倉市值排名來看,以三季度末收盤價格測算,去除廣發證券做為第四控股股東擁有中信證券4.94%的股權(持倉市值約94.22億人民幣),及其國金證券做為江蘇銀行第三大股東(持倉市值69.26億人民幣)外,中石化變成證券公司最主要的重倉。在其中國信證券擁有2.36每股公積金,持股市值達14.3億人民幣。單家券商重倉股超10億人民幣的個股還包含牧原股份、立訊精密、TCL高新科技,先后被中信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廣發證券持有。除此之外,證券公司重倉還包含上海萊士、寶豐能源、上海汽車集團、人民日報網等。
從持股數變化來看,證券公司買入力度較大的標底主要體現在石油石化、基礎化工、電氣設備等領域。
具體而言,第三季度得到證券公司買入人數最多的是江蘇銀行,國金證券在第三季度買入9642.37億港元江蘇銀行,持股數做到9.65每股公積金,同比上一季度提高11.11%。新潮能源在第三季度被中國銀河證券買入5781.63億港元,中國銀河證券最新發布的持股數做到2.18每股公積金,同比增長率36.06%。
許多證券公司新入變成上市企業前十大流通股東。例如,廣發證券在第三季度新入中孚實業前十大流通股東,廣發證券最新發布的持股做到5403.62億港元。亦如,鵬都農牧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冊中澳進到三家證券公司,分別為中金證券、中信證券、廣發證券。除此之外,長江證券新入招商南油前十大流通股東,申萬宏源證券新入立訊精密及恒逸石化前十大流通股東。
高管增持一部分醫藥生物
電子計算機股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報公司股東發展中也折射出券商公司調倉趨勢。資料顯示,證券公司三季度高管增持比較多的個股,主要體現在醫藥生物、電子計算機、文化傳媒等領域。
例如,廣發證券在第三季度減持了TCL高新科技,全新股票數為2.78每股公積金,同比高管增持30%。醫藥生物板塊的紅日藥業、譽衡藥業也分別在第三季度被國金證券、江海證券高管增持,在其中國金證券三季度高管增持紅日藥業力度達約60%,全新股票數為1709.71億港元;江海證券擁有譽衡藥業最新發布的持股達4048.25億港元,環比減少約38%。
除此之外,計算機板塊的同方股份被廣發證券大幅度高管增持,ST迪威迅被第一創業大幅度高管增持,大華股份也被中國銀河證券大幅度高管增持。在傳媒板塊,中南傳媒遭光大證券高管增持,鳳凰傳媒遭廣發證券高管增持。
廣發證券
持倉市值最大
從證券公司持倉市值排行看,Choice資料顯示,依據截止到10月30日晚6點公布的財報數據,廣發證券以313.63億的流通股本持倉市值居于第一;國金證券也持股超百億,做到109.24億人民幣,排名第二。
持倉市值第三至第五名分別為中金證券、申萬宏源證券、中信證券,持倉市值分別是47.27億人民幣、46.96億人民幣、44.56億人民幣。除此之外,光大證券持倉市值超30億美元,國信證券、國泰君安、中投證券的持倉市值均超25億人民幣。
隨著近期上市券商三季報相繼公布,自營業務變成銷售業績的一大亮點。Choice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券商自營銷售業績有目共睹,相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截止到10月30日晚6時,已披露三季報的32家券商總計完成自營業務凈利潤805.41億人民幣,相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51%。
實際排行層面,廣發證券以157.80億的自營業務凈利潤排名第一,同比增加27%;光大證券、國金證券則分別以77.35億人民幣、76.75億人民幣排名第二、第三;中金證券、中國銀河、中信證券、該項業務收益也超50億人民幣。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