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李映泉
10月25日夜間,溫氏股份(300498)公布三季度匯報,企業前三季度實現營收646.89億人民幣,同比增加15.8%;歸母凈利為虧本45.3億人民幣。在其中,企業第三季度凈利潤為1.59億人民幣,同比減少96.22%,但同比在今年的第一、二季度扭虧為盈。
上半年,虧本是養殖業的常態,包含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新的希望等在內的多家發售豬企如數取得虧本。中國統計局資料顯示,2023年1-6月,全國各地生豬出欄3.8億頭,同比增加2.6%,豬肉產量3032萬噸級,同比增加3.2%,市場需求處在近些年的高點。上半年生豬產能充足,生產量顯著增加,但需求不旺,價格行情持續走低,發生分階段供過于求。
但是,自今年7月逐漸,狀況有所改善。據溫氏股份公布的銷售數據,在今年的7月市場銷售肥豬213.11萬只(含毛豬和生鮮,相同),收益35.34億人民幣,毛豬銷售均價14.21元/KG,同比變化分別是7.07%、1.99%、-0.42%。
8月,溫氏股份市場銷售肥豬214.43萬只,收益41.21億人民幣,毛豬銷售均價16.84元/KG,同比變化分別是0.62%、16.61%、18.51%。9月,公司出售肥豬226.49萬只,收益43.69億人民幣,毛豬銷售均價16.22元/KG,同比變化分別是5.62%、6.02%、-3.68%。
能夠得知,溫氏股份毛豬銷售均價在7月和9月同比有小幅下降,但8月有明顯上漲,另外在銷售量的每月提高下,企業肥豬銷售額同比始終保持提高。
豬業發生回暖的前提下,溫氏股份的禽業也持續推進。在今年的7月市場銷售肉食雞9468.17萬個(含毛雞、生鮮和鹵味,相同),收益26.16億人民幣,毛雞銷售均價13.45元/KG,同比變化分別是0.29%、2.51%、4.91%。
8月,溫氏股份市場銷售肉食雞10673.33萬個,收益32.97億人民幣,毛雞銷售均價15.07元/KG,同比變化分別是12.73%、26.03%、12.04%。9月,公司出售肉食雞10699.33萬個,收益34.36億人民幣,毛雞銷售均價15.39元/KG,同比變化分別是0.24%、4.22%、2.12%。
對比活豬業務流程,歸功于毛雞銷售均價的持續上升,溫氏股份的家禽類業務流程在三季度取得較好主要表現,量價提高下,銷售額增長幅度顯著。
實際上,在企業三季報公布前,已經有證券公司預測分析企業第三季度有希望同比扭虧為盈。華泰證券研報表明,隨著肉食雞交易進到傳統旺季,溫氏股份肉食雞市場價環比上升,2023年第三季度企業肉食雞出欄量為3.08億羽,同比增長約4.7%。根據企業投關信息公開預測分析,假定企業應季肉雞養殖成本費大約為13.2元/KG,預估企業肉雞養殖業務將實現提高效益9.48億人民幣。
國金證券覺得,2020年非洲豬瘟疫情催化的豬周期見頂以后,國內生豬價格已先后經歷了三次下探期(2021年6月-11月、2021年12月-2022年6月、2022年12月-2023年9月)。充分考慮官方網規格下全國各地能繁母豬存欄已經連續2月加快去化(7月同比-0.6%、8月同比-0.7%),1-8月總計去化力度約3.39%;仔豬價格在跌穿領域出廠價后不斷降價,預估老母豬場去庫存驅動力或提升,領域產能去化有望加速,進而利好消息明后年生豬價格。
在今年的9月,溫氏股份接受機構調研的時候也強調,在生豬養殖成本層面,公司自二季度至今進行減少豬苗成本費專項整治,今年初豬苗生產制造費用較高,7月份豬苗產品成本對比1月已減少50元/頭上下,豬苗降成本成效顯著。與此同時,7月飼料生產價格也較1月下降約300元/噸。后面豬苗產品成本和飼料生產成本的下降也會逐步表現在出欄率肥豬的生產成本上。
實際上,不單單是溫氏股份,當做龍頭企業的牧原股份前不久同樣在互動平臺上表明,今年第三季度,伴隨著豬價的增漲,企業每月經營性現金流為資金凈流入。牧原股份還提到,伴隨著養豬生產公司業績提高與雜糧價格的下降,公司今年成本降低顯著,對現金流量有一定改進。隨著市場在制造管理方面的逐漸使力,企業充滿信心完成養殖成本的進一步下降,爭得來年降到14元/KG下列。
除此之外,10月24日晚,牧原股份發布消息,根據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和長期投資價值認同,公司部分董監高工作人員及核心管理方法、技術性、業務員方案增持公司股份,持股額度不少于10億美元、不得超過12億人民幣。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