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份,RMB繼續上漲。十二月五日開盤,離岸人民幣強勢突破美元7級,達到6.9813,創下9月中旬至今的新高。與此同時,rmb對美元匯率的中間價為7.0384元,比前一個交易日上漲了158個基點。
《中國商業日報》記者注意到,上周RMB也大幅上漲:12月2日,岸邊rmb收盤價為7.0380元,比上一個交易日上漲了411個基點,本周上漲了1235個基點;同一天,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為7.0542,上漲了683個基點。截至目前,本周已上漲797個基點。
中國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在過去11月上升了3.1%,而離岸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在本月上升了近4%。
對此,12月5日,民生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應習文告知《中國商業日報》,近期人民幣匯率大幅上升主要有四個原因。
第一,美元指數下跌,10月美國通貨膨脹下降,美國債券收益率持續下降,顯示出未來下跌的風險。預計12月美聯儲將放緩至50bp,導致美元指數從最初高點下跌至104點。
自今年年初以來,隨著美聯儲的加息,美元指數繼續上漲。根據統計,美元指數在今年前10個月上漲了16%,這是自1985年同期以來最大的漲幅。但是,到了11月,美元指數下跌了5.03%,這是自2010年10月以來最大的月度下跌。
第二,中國經濟基本面預期良好,地方政府完善防疫措施,房地產融資支持政策“三箭”、中央銀行出臺了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優惠政策措施,市場信心飆升,提高了人民幣匯率的基本面。
第三,與前期相比,中美利差明顯收窄。預計10年內美國債券收益率將從前期的4%降至3.5%,但隨著寬信用信心的恢復,中國10年期國債將回升至2.9%,利差將縮小至70bp。
第四,在交易方面,11月份人民幣匯率從7.3上升到7周邊,市場對貨幣貶值的預期明顯減弱,積壓清算盤逐漸增加。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友新還表示:“12月初人民幣匯率上升至7:00以內,從基本趨勢來看,符合之前的預期。最初的人民幣匯率下降是由內部和外部因素引起的。從外部角度來看,由于美聯儲加息過快,中美利差收窄甚至倒掛,跨境資本回歸美國,增加了匯率波動。從內部角度來看,由于部分地區和城市疫情反復發生,對經濟復蘇有一定影響。今年貨幣貶值壓力最大的兩個階段也是疫情反彈壓力最大的階段?!?/p>
RMB的后勢如何?
展望未來,王有新告訴記者:“預計人民幣匯率將繼續波動和反彈。
王友新認為,首先,從外部因素來看,隨著美國通貨膨脹的下降和經濟增長的放緩,美聯儲的收緊預期逐漸放松,加息即將結束。無論從貨幣政策周期還是經濟復蘇周期來看,中美兩國都再次發生了動態變化。
數據顯示,今年10月,美國CPI指數達到7.7%,7個月后又跌至8%以下。與此同時,11月美國制造業PMI創下新低:11月美國制造業PMI最終達到47.7,今年首次跌破榮枯線,創下30個月來的新低。
其次,從內部因素來看,隨著近期疫情防控政策的進一步優化,防控方案更加系統準確,預計對經濟社會生活的影響將逐漸減弱。預計人員流動、物流、餐飲、旅游、交通、工業生產等領域將有序恢復正常,經濟增長將迅速恢復。在明年世界經濟衰退的背景下,中國經濟有望成為全球亮點,吸引跨境資本加速流入中國,增加人民幣財務規劃。因此,在國內外政策調整的背景下,預計人民幣匯率將繼續波動和反彈。
東方金城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也認為,隨著疫情防控優化措施的出臺和對房地產“三箭”財政支持的全面努力,外匯市場對國內經濟復蘇前景的預期正在改善。在國內基本良好預期的推動下,rmb彈性有望大幅提升。同時,在美國通貨膨脹和就業數據的推動下,美聯儲12月份的加息預計將減少到50個基點,美元指數很容易下跌。這樣,12月份rmb更有可能繼續上漲。
展望2023年,應習文預測,人民幣匯率將在雙向波動中恢復長期平衡。
在這方面,央行11月16日發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實施報告》還顯示,下一階段人民幣匯率將保持基本穩定,有兩個支撐因素:基本面和政策。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