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于2022年12月3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2月制造業PMI為47.0%,比上月低1.0個百分點,低于臨界點,制造業生產經營水平較上月大幅下降。
對此,光大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中國商業日報》,“這主要是由于短期疫情等諸多因素,短期疫情對生產活動(供需雙方)產生了明顯影響。由于疫情,短期勞動力差距影響制造業生產和物流階段,生產活動減少;同時,疫情也在短期內影響消費活動;從2022年第四季度PMI指數來看,第四季度經濟繁榮明顯下降?!?/p>
“2022年12月,受疫情影響等因素影響,中國采購經理指數較上月大幅下降,”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還表示。
生產需求雙方明顯下降
記者注意到,2022年12月,產需雙方大幅下降。上個月,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44.6%和43.9%,低于3.2和2.5個百分點。制造業生產活動持續放緩,商品購買量大幅下降。
根據趙慶河的說法,疫情對企業的生產、需求、人員到崗、物流運輸都有很大影響。2022年12月,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加工制造企業比例為56.3%,高于上月15.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供應商的配送時間指數下降到40.1%,部分私人偵探表示受疫情影響,物流運輸人力不足,配送時間增加。
然而,價格指數有所反彈。主要原材料采購價格指數為51.6%,高于2022年11月0.9個百分點,制造原材料采購價格整體水平有所上升;出廠價指數為49.0%,高于上月1.6個百分點,商品出廠價整體下降幅度有所收窄。另外,2022年12月,不同行業的價格走勢明顯不同,其中農副食品加工、石油、煤炭等燃料加工兩個價格指數均低于45.0%,企業原材料采購和商品銷售價格較上月大幅下降;黑色金屬冶煉、壓延加工、壓延加工、
周茂華告訴記者,“2022年12月,原材料采購價格和出廠價格上漲。在短期需求放緩的前提下,出廠價格的上漲反映了上下游的成本傳遞,需要避免隱性輸入通貨膨脹?!?/p>
東方金城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還強調,“2022年12月,原材料采購價格指數上漲至51.6%,主要與近期鋼、銅、鋁等金屬價格上漲有關;12月份出廠價指數為49%,較上月上漲1.6個百分點,但仍處于收縮范圍。結合2021年同期工業產品價格較高,預計12月份PPI同比仍為負。隨著全球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國際商品價格面臨壓力。與此同時,國內供應穩定效應顯示,國內領先的上游原材料價格,如鋼鐵、煤炭等,同比大幅下降?!?/p>
值得注意的是,民生相關領域的PMI持續擴大。雖然2022年12月制造業PMI大幅下降,但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農副食品加工、制藥等行業PMI持續擴張,為經濟社會的復蘇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趙慶河還強調,大多數調查公司認為,隨著疫情的逐步好轉,后期市場走勢有望回升。
展望未來,周茂華認為,國內就業、價格穩定、經濟基本穩定、國內防疫措施不斷優化、一攬子政策不斷實施、房地產逐步穩定復蘇、后續經濟行為加速復蘇、國內需求復蘇促進制造業擴張。
建筑業保持擴張
雖然2022年12月非制造業形勢水平持續下降,但記者注意到,建筑業保持擴張。
資料顯示,12月建筑業商業活動指數為54.4%,低于上月1.0個百分點,高于臨界點,建筑業整體持續增長。在這些活動中,土木工程建筑業的商業活動指數為57.1%,持續了11個月。
趙慶河表示,這表明,在推進重大工程建設等政策措施的推動下,土木工程建設公司保持了快速的建設進度。
王青認為,“這一指標仍處于高水平,說明目前基礎設施投資穩步增長,近期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冬季建設要求不得停止。這有效地對沖了房地產投資減少的影響。預計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初基礎設施投資將繼續保持兩位數的較高水平,這也是宏觀政策在短期內加強穩定增長的最直接體現。”
總的來說,周茂華認為,“從制造業新出口訂單和原材料采購子指數來看,制造業部門面臨著海外需求前景疲軟和投資成本壓力,需要外向加工制造業提高質量和效率,積極拓展國際市場;隨著國內供應穩定,外貿公司的援助和支持措施不能減少?!?/p>
王青還強調,基礎設施投資短期內仍將成為穩定經濟市場的主要起點;同時,為了引導房地產行業盡快實現軟著陸,幫助穩定增長,不排除監管部門在2023年第一季度引導LPR價格下調5年的概率。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