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央行2月10日發布的財務統計,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長4.9萬億元,同比增長9227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長5.98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少1959億元。1月底,M2同比增長12.6%,比上月底和去年同期增長0.8個百分點和2.8個百分點。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告訴記者:“一般來說,在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復蘇和政策的推動下,信貸數據不斷改善?!?/p>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斌認為,從金融數據可以看出,隨著疫情的消退,穩定增長的計劃和措施的出臺,企業和政府部門的投資加快,消費預期逐漸恢復。在政策驅動和市場內部融資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新年信貸擴張積極,信貸進程加快。
近年來,M2增速再創新高。
1月底,M2同比增長12.6%,比上月底和去年同期增長0.8個百分點和2.8個百分點,創下2016年中以來的新高。
對此,梁斯告訴記者:“近年來M2增長率再創新高,銀行信貸供應大幅上升是主要原因。”
根據梁斯的具體分析,一是銀行信貸創造天數,增強信貸創造能力,促進存款規模增長;二是居民儲蓄存款同比增長7900億元,預防性儲蓄動機依然存在,與居民短期貸款略有增加相互確認;三是1月份a股市場持續改善,大量資金流入股市。1月份,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01萬億元,同比增長1.19萬億元。
據溫斌分析,“支持1月份M2增長率創下新高的主要因素是居民存款。與此同時,隨著信貸的高增長,衍生能力的增強和財政的促進也增加了貨幣投資。1月份,居民存款增加6.2萬億元,去年高基數繼續同比增長7900億元。春節前,企業集中發放工資和福利,單位存款轉移給居民存款。與此同時,由于個人消費意愿仍然很低,居民選擇更多的儲蓄收入,而不是消費來促進M2?!?/p>
展望未來,光大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M2同比保持合理增長。一般來說,今年金融和貨幣政策繼續積極,貨幣供應適當增加,銀行信貸供應增加;隨著經濟行為的增加,存款創造得到了促進。預計M2的同比增長率將繼續高于名義GDP?!?/p>
公司信用表現強勁
在新增信貸方面,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長4.9萬億元,同比增長9227億元。統計數據顯示,這是單月信貸發放的歷史新高。
周茂華分析說:“1月份新信貸的強勁主要來自企業部門,制造業和基礎設施領域信貸需求的擴大抵消了房地產企業信貸融資的低迷。積極保障國內重點基礎設施項目融資,改善國內需求復蘇前景,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加強對小微企業、制造業等領域的支持,加工制造業經營信心顯著增強?!?/p>
溫斌還強調,1月份新增信貸量大幅增加,實現了強勁的“開放”,仍是公共貸款的主要支撐。
溫斌還認為,疫情高峰后,經濟基本面迅速復蘇,市場融資需求加速;年初,在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議和早春效應下,銀行信貸節奏明顯外部化和進化,貸款債務蹺蹺板效應疊加,各種穩定的抵押貸款政策和工具驅動,1月信貸實現“良好局面”,有利于提升市場信心,激發主體活力。
從結構上看,1月份信貸繼續具有“企業強、居民弱”的特點。從企業部門角度看,公司(事業單位)新增貸款4.68萬億元,同比增長1.32萬億元。據統計,特別是中長期貸款增長3.5萬億元,是歷史上最高的,同比增長1.4萬億元,延續了2022年第三季度以來持續增長的趨勢。
梁思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隨著疫情防治措施的不斷優化,居民生活和企業生產逐漸恢復正常狀態,特別是公司的融資需求意愿顯著提高。此外,該政策正在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前進,增加信貸供應,支持實體經濟加快復蘇。另一方面,為了提前貸款和利潤,銀行通常在年初增加支付。從歷史上看,每年的1月大多是金融機構信貸供應的最大月份,這也符合歷史規律。
在政策支持方面,1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舉辦了主要銀行信貸工作研討會,提出主要銀行合理掌握信貸步伐,適度推進,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準確有效地支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
展望未來,周茂華認為:“新信貸將繼續適度擴張。隨著國內消費者信心的復蘇和房地產企業的穩定復蘇,居民新信貸有望扭轉下降趨勢,新信貸有望同比增長;企業部門,由于國內需求的復蘇,制造業援助措施有助于制造業經營的持續改善;中國繼續加強重點基礎設施領域的融資保障;再加上房地產復蘇溢出的影響,預計企業新貸款將繼續快速增長。”
然而,居民部門的信貸需求仍然較弱。從居民部門的角度看,短期、中長期貸款分別增加了341億元和223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65億元和5193億元。
梁斯說:“雖然1月份居民的消費熱情有所回升,但疫情前還沒有達到標準,特別是中長期信貸需求疲軟,居民買房的動力也沒有明顯回升?!?。
展望未來,東方金城認為,在宏觀政策長期穩定增長趨勢和市場實體自主融資需求修復的支持下,預計2月份信貸將繼續保持同比增長勢頭。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