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汽車-輪胎跨界發展高峰論壇上,錦湖輪胎獲得“低碳發展領軍”獎,近期天津電視臺也訪問了錦湖輪胎的天津工廠,并對環境管理科科長-劉紅濤做了采訪。劉紅濤科長向記者介紹了錦湖輪胎近年來在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方面的成績和措施。
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主席鄭重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卞\湖輪胎一直將綠色發展融入企業發展戰略,持續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有機融合的綠色發展道路。錦湖輪胎天津工廠多年來持續在源頭減排、清潔生產、循環利用等環節發力,在錦湖輪胎的“雙碳”戰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錦湖輪胎天津工廠2021年通過了工信部綠色工廠評審,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榮譽稱號,并于2023年獲得天津市綠色發展“領跑者”企業榮譽稱號。2024年7月,錦湖輪胎天津工廠被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認定為2023年度天津市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
從原料到設備,以“源頭削減”為目標
為了從源頭開始減少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錦湖輪胎天津工廠不斷升級和優化生產技術,對輪胎產品進行改良,逐漸提高綠色物料天然橡膠占橡膠用量比例,由 2021年46.90%、2022年49.80%、提高到2023年52%,逐步減少合成橡膠的使用量,增加環保型綠色物料的使用。在保證輪胎品質依舊的前提下,從源頭降低污染物的產生。
錦湖輪胎天津工廠涉VOCs廢氣排放口27個,全部安裝了VOCs在線監測設備并與天津市生態環境局完成了聯網。錦湖輪胎天津工廠已經完成了對燃氣鍋爐按照30mg/m3控制目標的第二輪次低氮燃燒改造,可進一步削減氮氧化物排放量 1.396t/a。錦湖輪胎天津工廠十年來不斷投入新的環保技術,從最初每年45噸左右的氮氧化物排放總量降低至現在的5噸左右。
打造“節水型企業“,貫徹清潔生產和循環利用的減排要求
2024年錦湖輪胎天津工廠獲天津市 “節水型企業”榮譽稱號。減少廢水排放,循環利用廢水,是對水資源保護的有力舉措。錦湖輪胎天津工廠嚴格控制廢水排放,COD排放濃度平均28mg/L,遠低于國家排放標準300mg/L要求;COD排放量由12t/a減少至3.5t/a,實現減排量約8.5t/a。并在污水綜合排放口安裝了COD、PH、氨氮在線監測設備,與天津市生態環境局完成了聯網。此外,工廠的生活污水全部處理為中水,進行廠內循環再利用,年回用水量約8萬噸,成為天津市名副其實的“節水型企業”。
“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扎扎實實減少碳排放
錦湖輪胎天津工廠積極推動綠色電力的使用,在2023年綠電使用比例已經達到22%,在新投入使用的18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助力下,2024年的綠電使用比例可以達到更高水平。
2023年錦湖輪胎天津工廠碳排放量較2022年降低21.6%,工廠光伏發電量達到1807.8萬Kwh,減少碳排放量約1.6萬噸/年,而近期對生產車間的光源更換為技術更新的9.5瓦LED燈泡后,在照度不變的情況下,可實現節電213.85萬Kwh/年,可減少碳排放量約1890噸/年。
自從1994年步入中國市場以來,錦湖輪胎在中國快速成長為中國輪胎的領導品牌之一,并戰略性的在南京、天津、長春都建立了現代化生產基地。在給廣大消費者提供出色的產品體驗同時,錦湖輪胎也將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推進更高水平的綠色企業建設,履行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
展望未來,錦湖輪胎計劃到2045年使用可持續材料替代所有石油化工材料,實現凈零排放。錦湖輪胎將努力推動輪胎行業朝著更低碳,更環保的目標前進,當好環境保護“領跑者“,視環保和綠色生產為自己的使命。錦湖輪胎在2024年6月向廣大中國消費者推出了EnnoV系列輪胎產品,出色的低滾阻、高承重以及靜音性能,給新能源汽車用戶帶來了極高性價比的選擇,助力新能源汽車降低能耗。錦湖輪胎的“重返巔峰”戰略將在環保、智能制造、智能物流等各個方面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