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首月中國汽車市場無法完成“開好局”,2月汽車市場主要表現能不能企穩回升,深受市場的需求關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公布的最新一期汽車銷售量資料顯示,2月,汽車銷售量達197.6萬臺,同比增長率19.8%,同比增加13.5%,在獲得在今年的初次單月銷售量正增長考試成績的前提下,也止住今年汽車市場銷量下滑的態勢。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對《中國消費者報》新聞記者介紹道,隨著穩經濟各項政策效用進一步呈現,累加市場的需求轉暖趨勢顯著,在我國經濟景氣水準再次回暖,宏觀經濟政策穩定針對汽車市場增長至關重要。從統計分析數據看,汽車交易市場關鍵產品類別銷售量均呈正增長,汽車出口持續較好主要表現,整體來看處在持續發展情況。
做支撐新車市場的核心成員,乘用車市場是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氣象圖”。資料顯示,2月,汽車市場銷售165.3萬臺,同比增長率12.5%,同比增加10.9%。在其中,化石能源乘用車銷量達96.4萬臺,同比增長率6.6%。陳士華解釋說,進到2月,幾款新能源新車發售,推動總體乘用車市場產供銷呈兩位數增長。
在汽車關鍵種類中,與去年同比,四大類車系產供銷均呈或多或少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汽車消費升級的趨勢下,乘用車市場展示出更強發展潛力。資料顯示,1—2月,傳統式汽柴油汽車中,30萬—35萬余元車系銷售量同期相比展現正增長,而回過頭看30萬以下汽油車銷售量均呈或多或少下挫。在其中,10萬—15萬余元降低最明顯,銷售量僅是77.4萬臺,同比下跌近三成。與此同時,在新能源車市場中,A00級銷售量同比減少58%,其他各個別同期相比均呈或多或少提高,當中A級上漲幅度較大。
由此可見,汽車交易市場消費市場構造產生明顯變化,以舊換新消費人群占比迅速上升,消費理念升級發展趨勢加快。
近些年,伴隨著自有品牌整體實力明顯增強,自有品牌市場占有率不斷增長。1月,自有品牌汽車占銷售量總數的51.6%,打破了近年的創歷史新高。讓人欣喜的是,2月,自有品牌市場占有率達52.8%,同比增長10.1%,再次夯實先發優勢。
經過長期行業發展,汽車電動化發展戰略已深層次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愈來愈多顧客的買車挑選。2月,新能源車銷售52.5萬臺,同比增加55.9%,市場份額做到26.6%。具體而言,純電動車型仍然占有肯定市場占有率,比例高達七成之上。
新能源車市場發展情況,決定了總體汽車市場主要表現。為繼承這一良好勢頭,3月1日,工信部部長辛國斌在國新辦舉辦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工信部將會同相關部門盡早科學研究確立新能源汽車購車稅減少等延續現行政策,修定公布‘雙積分’管理條例,進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車全面推廣的幅度?!敝衅麉f覺得,當前國內恩格爾定律還未完全釋放出來,在我國汽車市場修復還相對落后,考慮現階段危害汽車市場環境要素仍比較復雜,必須有關政策不斷提升,完成一季度良好開局。
記者注意到,3月至今,各地陸續頒布多種國家扶持政策,適用汽車市場,特別是新能源車市場發展趨勢穩定。
3月1日,北京市商務局公布,為推進老舊汽車取代升級,激勵汽車市場,北京市今年將繼續執行汽車更換新能源車補貼現行政策。據了解,2023年3月1日至8月31日期內,顧客損毀或轉走當地工商登記注冊在個人戶下1年以上汽車,并且在北京市汽車貿易公司購買新能源小客車,可得到8000元或1萬余元補助。
除此之外,重慶市在3月1日0點至6月30日24時的時候,將會對出售出讓或損毀變更登記在個人戶下6個月之上的老舊汽車,并且在重慶市轄區內的汽車貿易公司選購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給與現錢補助。在其中,選購裸車價格10萬元以下每臺給與1000元地市級財政性資金補助,選購裸車價格10多萬元(含10萬余元)的每臺給與3000元地市級財政性資金補助。此項優惠政策資產規模為3000萬,資產用了或申請到期為止。
不難想象,在一系列國家扶持政策的促使下,在我國汽車市場自然環境將持續改進,汽車交易市場有希望重新回到正增長的高速發展軌道中。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