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社區一直是公益慈善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過去的十年里,社區慈善基金和社區慈善(志愿服務)工作站已經全面覆蓋,從居民自發參與到公益慈善組織響應社區需求,匯聚慈善力量,實施各種慈善項目,到各種扶持政策、資助或風險投資活動。充滿溫暖和善意的社區慈善正在成為廣州無數人生活的一部分。
十年前,社區慈善在這個城市的“人情味”中悄然萌芽。鄰居之間有聯系。誰遇到困難,大家都會伸出援手;十年后,廣州實施了“社會工作者”慈善戰略,各鎮、街道逐步建立健全的社區慈善綜合服務平臺。社區慈善逐漸從一種愛轉變為一種機制,成為社區治理的重要力量。
遇到困難時,一起伸手。
十年前,“情義廣州”是這個城市的一個重要標簽。
2011年,位于廣州市白云區金沙街的廣州最大的經濟適用房社區金沙洲新社區。如何為經濟適用房社區的困難群體提供關懷和幫助,已經成為社區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起初,金沙街還引進社會工作者參與社區工作,為居民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和支持。在當時一線社會工作者眼里,“社會工作者不僅是服務提供商,也是連接公共慈善資源的橋梁。金沙街是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島嶼。事實上,他們都愿意向貧困鄰居伸出援手。當慈善活動得到充分時,慈善活動得到達
給當地社會工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金沙街經濟適用房社區有一位單身母親。鄰居不僅要獨自照顧還沒上幼兒園的女兒,還要照顧母親。“我們有時和她聊天,聽到的都是沮喪的話?!薄I绻せ貞浾f,這位單身母親肩負著食材、衣服、住房和交通。面對巨大的經濟負擔,她不得不獨自承擔。有一次,她的家人患上了嚴重的疾病,猝不及防的手術費用讓她徹底絕望,向外界求助。“很多鄰居和社會人士站起來,成功籌集了多余的母親購買手術費用。
廣州社區獨特的“人情味”不僅體現在金沙街上。早些時候,2007年初,荔灣花市人來人往。耀華小學的一群學生志愿者自制手工藝品,自發擺攤出售,籌集4000多元,全部用于幫助學校貧困生。然而,在越秀區北京街,困難家庭的需求也需要得到回應。為了籌集社區困難家庭的資金,北京街道社會工作者還向西湖花卉市場指揮辦公室申請了義賣攤位,用于協助貧困社區,購買材料,支持每個貧困社區。
這些小而溫暖的時刻發生在城市的每個社區角落,凸顯了城市的溫暖和善良。然而,隨著社會服務的深入,許多社會工作者發現,當時的社區慈善主要來自民間自發行動,這通常發生在社區遇到困難的緊急時刻。方式比較簡單,很難成為社區長期健康發展的支撐力量。2012年5月1日,《廣州捐贈規則》開始實施,以促進社區公益慈善,協助社區治理?!吧鐓^公益慈善”也明確規定,社區公益從一年開始發展。
社區慈善不僅需要穩定的捐贈渠道,而且需要優質的慈善項目。
錢從哪里來,項目從哪里來?當時《廣州捐贈規則》提出,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可以與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志愿服務機構、慈善機構合作,在社區設立慈善捐贈網站和社區慈善基金,組織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慈善活動;鼓勵城鄉社區組織和單位在社區和單位開展群眾互助活動。社區慈善不再是一種緊急的友誼和偶然的慈善事業,而是一種正常的協助社區治理的機制。通過利用慈善資源沉沒社區,創造共同建設、共同治理和共享的社區治理模式。
自2013年以來,廣州連續三年召開慈善項目推介會,“社區”仍然是這個慈善資源對接平臺上最引人注目的主題。其中,2015年,第三屆慈善項目推介會在廣州舉行,以“社區慈善,每個人都可以做”為主題,推動“慈善回歸民間”。交流會吸引了130個慈善組織參加,共啟動了509個慈善項目,對接資金超過4.5億元。主辦方表示,90%以上是圍繞社區居民特別是困難群眾等特殊群體最迫切的需求量身定制的。起初,廣州還將社區慈善協會發展與慈善協會發展
那些年,廣州社區開始培養社區社會組織,試圖解決與公共問題密切相關的問題。2014年,陳海碧在廣州市天河區前進街。退休后,從湖南元陵來到廣州的陳海碧聽到了街道的號召,組織了30多個社區組成志愿者團隊擔任隊長。當時她給社區的初級志愿者打了個“電話”,邀請大家去看望獨居在街上的老人,籌集應急資金,撿起社區垃圾,甚至照顧街上的露宿者。工作了八年,風雨沒變。在海珠區江海街,江海英也退休了,在社會工作者的指導下,成立了海倫環保護團隊。
在志愿者掀起社區服務熱潮的同時,社區慈善的主體也逐漸明確。2019年,廣州市民政局發布《廣州市社會工作實施慈善戰略實施計劃》,提出在城市社會工作站設立慈善捐贈網站,鼓勵城市和街道設立和發展社區慈善基金(協會)。社區慈善基金的捐贈目的由鄰里、社工、街道、社區企業、社區委員會等組成。
“過去,雖然我們可以通過與公共發行機構合作籌集資金,但我們總是有一種與居民的距離感?!比缃?,居民愿意向社區捐款,因為眾所周知,這些都是用來幫助鄰居的。”2021年8月,山城廣州發起的廣州社區慈善網上調查顯示,超過73%的市民愿意向社區慈善基金捐款,期望社區慈善活動更豐富,更符合不同人群的服務需求和捐贈意向。
為社區培養優質慈善項目
鄰居們愿意在廣州捐贈時間和捐款,最重要的是幫助身邊的人。
鄰居認可的慈善項目的發展和設計非常重要。近年來,廣州開始圍繞民生保障需求、協助農村振興建設、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等領域建設“老年食堂”、羊城“幸福家園”、一系列社區慈善品牌項目,如“微愿望”,由各社區慈善基金籌集資金,根據社區具體情況靈活調整計劃,在社區實施,擴大社區協助農村振興,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其中,“理想光塔”黨建公益活動在越秀區光塔街家喻戶曉。
在光塔街繁華市中心的拐角處,有許多30多年的舊建筑,生活在一些困難的家庭。這些家庭的孩子學習環境差,有的光線暗。他們中的一些人在客廳的桌子上學習,甚至在床上做一塊小木板作為桌子。他們一直渴望學習和閱讀。多年來,光塔社區慈善基金的夢想通過廣州慈善協會實現。社區企業家參與了微觀愿望的索賠,改善了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孩子的家庭學習氛圍。這個社區慈善項目也被各行各業的人視為一個故事。
在海珠區素社街,住在這里的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常住人口的20%以上。由于有大量不適合安裝電梯的老式樓梯房,很容易給社區老年人上下樓梯帶來不便,甚至摔倒。當時社會工作者認為,通過籌集社會資源,為老年人集中居住的老建筑安裝扶手,并將項目推出到廣益聯籌——“每籌95元,就可以為老年人配置一米扶手”,并開展了“慈善登高”活動——為家人和奶奶增加扶手爬樓梯的體驗,在社區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慈善熱潮。
同時,廣州慈善協會和廣州慈善城社區公益基金會為培養社區優質慈善項目,連續三年開展廣州社區公益微創投資,激勵和培育優質社區慈善項目,成為廣州社區公益慈善的重要支撐力量之一。在社會各方的支持下,截至目前,全市共設立了447只社區慈善基金,基本實現了全市社區慈善基金的全覆蓋,籌集了4525.36萬元慈善基金,用小資金煽動了大服務,有效增強了人們的幸福感和收獲感。
值得注意的是,風險投資基金只是一個“加速器”,社區慈善的關鍵在于社區的全面動員。2021年9月,廣州市正式實施《廣州市慈善促進條例》,廢除《廣州市捐贈條例》。同年12月,廣州市民政局發布實施《廣州市促進社區慈善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到2023年底,社區慈善(志愿服務)工作站將全面覆蓋社區100%,為社區慈善發展提出了更加明確的方向,并在原社會工作站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充滿慈善、社工作者和社會愿者。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