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覽、夜娛、夜購……從今年過年到元宵佳節,“夜經濟”持續升溫。近段時間,各地多部門聯合聚集強化措施,根據增加晚間上班時間、豐富多彩商品或服務提供等方式,不斷激起“夜經濟”魅力。
“游覽”不斷火爆
2月5日夜間,坐落于北京市朝陽區的中國工藝美術館前人山人海,等候進到室內室外展示區收看非遺文化花燈展?!耙郧斑€沒來得及預定,因此早早的就來當場排長隊買票。”劉先生告知《經濟參考報》新聞記者。
四川自貢市中華花燈新天地晚間運營到深夜,工作人員表示:“以往是春節長假忙,在今年的一直到春節后游人還有很多?!?/p>
在武漢恐龍園旅游景區,“2023武漢東湖大魚燈會”夜場上班時間延至晚10時。負責人介紹,今年過年旅游景區進園人數再創新高,元宵佳節傳承了春節長假關注度。
在今年的元宵佳節,全國各地賞花燈、猜燈迷、坐旅游船、看煙花等游覽活動精彩紛呈。
在大眾點評,元宵佳節旅游景點門票團購量一周內同比增加300%,在其中含“元宵節”“燈會”等關鍵詞的旅游景點門票團購量同比增加382%。
攜程數據表明,“游覽”“燈會”等關鍵詞一周內搜索指數與去年同期相比翻番,上個星期中國門票費訂單數量同比增加638%,中國酒店訂單量同比增加273%。
飛豬數據表明,元宵佳節旅游景區門票團購量同比增加34%。1月21日至2月4日半個月間,包括“燈會”“游覽”等關鍵詞的搜索指數比前一個半月提高146%。
伴隨著各地煙花大會的運行,一線江景房酒店住宿、主題風格公園門票、古鎮門票等銷售量增勢顯著。比如,杭州煙花大會推動2月4日至6日附近一線江景房訂單數量同比增長率超100%,訂單信息平均價同比增長率超60%。
“夜經濟”潛力無限
夜間經濟又稱夜經濟,一般指當天18點至次日2時的服務行業類經濟行為。近年來,各地對焦“不夜城”特點,激起夜間消費魅力,城市夜景、游覽、夜購、夜飲、夜娛等業態創新新模式亮點頻頻。
美團數據表明,春節長假,全國各地夜間消費經營規模占比達49%,與去年同期相比增漲13%。廣州、成都、重慶、杭州、廈門等地區“晚間去玩”搜索熱度最大。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醫生朱克力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表示,“夜經濟”重新安裝晚間商業和銷售市場,讓城市找到煙火氣息,更好滿足了群眾人性化、多樣化、方便化的消費需求,充實了消費體驗和娛樂商圈,有助于促進交易恢復、放出剛需發展潛力。
值得關注的是,各地多部門聯合還在加速強化措施,進一步激發“夜經濟”魅力。
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廳長繆沐陽表明,激勵有條件的地方采用幫扶對策,正確引導文化與旅游公司、商家增加晚間上班時間,拓展產品提供,提升服務質量,活躍性夜間消費氣氛。
許多地域頒布有關措施,激勵晚間餐館、文化藝術、度假旅游等系列活動。廣西省下發《關于加快文化旅游業全面恢復振興的若干政策措施》,激勵全國各地舉行多種形式的晚間文化與旅游交易活動,全力開發設計項目外包演出、生態公園游覽和沉浸式體驗夜生活文化體驗項目,充分激發夜食、夜購、夜娛、夜展、夜秀、夜讀、夜健等夜間消費商圈魅力,擴展晚間消費模式。
山東明確提出,到2025年底,我省每一個縣最少完工1處特點夜間經濟產業區。湖南省明確提出,對有大評為省部級夜間消費匯聚示范園區(含文旅產業)的任意市區給與獎補。
提高便捷度與人氣值
艾媒分析師認為,全國各地對夜間經濟支持力度持續加大,夜間消費場地提升及其夜間消費要求飆升,將使得晚間經濟體量持續擴大。
值得關注的是,專業人士也指出,“夜經濟”經營規模持續擴大的前提下,也存在夜間消費便捷度與人氣值不夠等薄弱點。
朱克力覺得,為進一步適用“夜經濟”,應著力促進消費模式自主創新,加速步行街改造更新,設立深更半夜運營會員專區、24h連鎖便利店、深夜廚房等特色餐館商業街,推動餐館、休閑娛樂、文旅產業等線下體驗交易。
“在進一步挖掘‘夜經濟’發展潛力層面,提議適當調整假日時間,從而增加顧客在某一地域停留時間。此外,提升夜間經濟產業區,并且對有關部位進行高效管理,提升消費者體驗?!闭憬髮W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會負責人、研究者盤和林說。
朱克力還建議,在完善晚間交通出行、安全性、環境及政策措施,打造出晚間消費模式和產業區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特點交易,拓寬小區交易,產生消費升級商圈,并通過企業戰略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打造出智慧街區。
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特別提醒:如內容、圖片、視頻出現侵權問題,請發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風險提示: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圖片、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僅供參考使用,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
數字化報(數字化商業報告)是國內數字經濟創新門戶網站,以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為中心,融合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新、最權威、最全面的科技和數字領域資訊。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Copyright ? 2013-2023 數字化報(數字化報商業報告)
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提供商業信息服務
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